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世界正式步入「超高音速武器」年代,新型導彈難以偵測和反制。如果人工智能成為操作的主人,人類會否毀於自己製造的武器?

今年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首次向公眾展示新建部隊「太空軍」(US Space Force)的軍旗。特朗普宣稱,美軍將會研發「超高音速導彈」(hypersonic missiles),其飛行速度將比美國現有的導彈快17倍,也是俄羅斯或中國等國的超高音速導彈飛行速度的3倍。

同日稍後,國防部發言人秘書喬納森·霍夫曼(Jonathan Hoffman)在推特發文說:「國防部正在研發一系列高超音速導彈,與我們的對手抗衡。」

「超高音速導彈」的飛行速度通常可以超過時速6,200公里,也就是音速的5倍。在一般溫度和氣壓之下,音速約為每小時1,235公里,「超高音速導彈」比現時時速達音速2倍的超音速飛機速度快得多。

今年一月,俄羅斯總普京說,該國第一批裝備高超音速導彈「先鋒」(Avangard)的發射車輛,已於去年底投入服役,而空中發射的「匕首」(Kinzhal)型高超音速導彈已經裝在米格31型戰鬥機上,並於2018年開始服役。

據悉,「先鋒」超音速導彈可攜帶核彈頭,由洲際彈道導彈搭載發射,最高時速達音速的27倍。「匕首」導彈飛行速度比音速快10倍,射程超過2000公里。可以攜帶核武或常規彈頭。俄羅斯軍方表示,它可以攻擊地面和海上的目標。

另一方面,中國在去年10月1日的國慶閲兵中,已展示了「東風-17」超高音速彈道導彈。另外中國在2018年為另外一種高超音速武器「星空-2」進行測試。

大多數傳統的彈道導彈,發射後會先衝出大氣層,再以垂直的方式重返地球表面。由於導彈是以拋物線式的彈道飛行,飛行時間較長,攔截方容易預測,有較為充裕的時間作出反應。

超高音速導彈發射後不會離開大氣層,在大氣層的邊緣處就會釋放出彈頭,以高速滑翔,然後加速衝向目標。由於導彈採取相對平坦及低的軌迹飛行,預警雷達亦難以偵測。

超高音速導彈飛行速度快、可控性高,而且難以偵測和攔截,這種新武器正引發國際間新一輪的軍備競賽。

有軍事專家認為,由於高超音速武器從發射到命中目標的時間可能短至10分鐘內,人腦可能無法做出正確的對應决策,因此需要依賴人工智能協助。軍方更可能要將武器系统的操作權交給人工智能。

美國西點軍校研究和戰略總監哥頓‧曲基(Gordon Cooke)說,人們需要思考,今後如何看待這些人工智能系統。他說:「人們希望在那一類型的社會生存,特別是涉及戰爭層面?」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