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六成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害羞,你又怎樣看自己?害羞也有優勢,為什麼?

Shyness_3

1958年,英國著名偵探小說作家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劇作《 捕鼠器》(Mouse Trap)成為在倫敦公演最長的舞台劇,該劇的監製在一間酒店為她安排了一個派對。克莉絲蒂悉心打扮,準備出席這個聚會。但當克莉絲蒂到達酒店大堂,接待人員卻「有眼不識泰山」,拒絕讓她進入會場。

當時克莉絲蒂並沒有質問這位接待人員「你知道我是誰嗎?」反而是獨自一人坐在酒店大堂一角,她形容自己「是因為極其害羞」而無從應對。

除了克莉絲蒂,不少名人如達爾文、前法國總統戴高樂、英國著名演員狄·保加第等,都有害羞的毛病。至少對於以上的著名人士,害羞並沒有影響他們在自已領域裡的成就。

Shyness_2

心理學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曾採用「史丹福害羞調查表」進行調查,發覺感到害羞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感到害羞的人從1970年代人口中大約40﹪,增加至1999年的60﹪。害羞不分國籍,只有輕重之分,亦因環境而改變。

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英國文學及文化歷史研究教授摩蘭(Joe Moran)認為,不同人會在不同情況有害羞的表現。例如一位教授面對一百位同學授課可能會應付自如,但對學生的提問可能會不知所措。這顯示有些人在預計情況下會感到很自然,但當情況不明確時,則容易顯得害羞。

害羞亦有文化差異,「史丹福害羞調查表」顯示,日本、英國及北歐四國(包括丹麥、瑞典、挪威及芬蘭)的人更容易表現害羞。在不同文化的字彙中,害羞的意思都有不同,有時可能表達謙虛等褒義,也許是這個原因,這些國家的人可能更傾向形容自己為害羞。

現代人往往認為害羞而不敢表現自己的人,必然會失去很多機會,一個因為害羞而不善言辭的人,也必然不會受到別人重視。極度害羞的人更甚至被視為患上「社交恐懼障礙」症。有些機構舉辨「社交技巧」課程,協助人們減低害羞。更有人研發出不同的藥物,去治療「社交恐懼疾」。

Shyness_4

印第安納大學東南分校羞怯研究中心(Shyness Research Institute at Indiana University Southeast)主任教授卡爾杜奇(Bernardo Carducci)專門從事有關害羞的研究。卡爾杜奇說:「害羞並不是一種病態,也不是性格上缺陷,而該被當作一個中性的字眼。」 害羞沒什麼好介意的,這是生而為人的一部分。因此,並没有什麼「最佳個性」,主動、進取及羞怯在不同情境中各有各的優勢。

害羞的人可能具有以下幾項優點:

更善於聆聽 ﹣一群人在一起高談闊論時,害羞的人常常只是安靜聆聽、一語不發,不要以為他們心不在焉,他們可能是最認真的聆聽者,以及最優秀的交談家,因為他們最能充分掌握每個人的言談內容。

更強於觀察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泰萊(C. Barr Taylor)說:「害羞並不代表與周遭的人合不來,事實上正因為你是很好的觀察者,你能帶給團體與他人不一樣的想法。」

Shyness_5

思想更慎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羞怯研究所」(The Shyness Institute)主任蓮恩 · 亨德森教授(Lynne Henderson)說,害羞的人在講話之前多會經歷一個自我反思的歷程,能清楚覺察自己的想法和動機,雖然害羞者比較可能有自我否定的想法。亨德森表示,這有好有壞,但只要經過練習,可以讓多數想法更有建設性。

感覺更敏銳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害羞的人更善於識別他人恐懼與憂傷的表情。亨德森也表示,他們對人際關係更加敏感,他們常能體會緊張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他們也能給處於那種情境的人友善的幫助。

害羞者在公開場合經常感到不自在,因為他們更在意他人的感覺,但他們「輕聲細語」的特質也贏得不少人心。亨德森表示,沉靜寡言的人在開始說話前,可能會先等待團體安靜下來,如果能善用,這會是擁有這種特質的另一種魅力。

卡爾杜奇說:「我們不是要改變你的害羞,而是希望你懂得如何控制害羞,而不是讓害羞控制你。」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