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要喝牛奶、用奶類製品烹調各種食品,只要跑到超級市場,就可買到各式各樣的奶類製碞。然而,有多少人知道或關注這一產業令人不安的一面!乳業除了拿走牛隻哺育下一代的乳汁外,整個行業的運作對母牛和小牛都有違人道。
乳類業規模龐大,估計全球有二億七千萬頭乳牛。其中新西蘭有600萬頭,澳英國及澳洲分別有180萬及160萬頭,年產牛奶近六億公噸。人們常見的黑白花乳牛(Holstein-Friesian),由荷蘭及德國的牛配種而成,其實水牛也產奶,不過產量較低。
跟所有哺乳動物一樣,雌牛所產的乳汁原是為了哺育牠們的下一代,但現時大部分分牛奶卻供人類食用。雌牛在懷孕時才開始分泌乳汁,因此雌牛到了十五個月大,牛農便會關起雌牛,強行為牠們施行人工受孕。
小牛一出世後一至兩天,就被人從母牛身邊拖走。野生動物專家指出,小牛生下來,在短時間內便會與母牛建立感情連繫。從母子分離那一刻起,母牛總是不住地哀叫,焦急地在牛棚裏打轉,四處尋找小牛。小牛也會發出叫聲,尋找母牛。
一隻母牛體內同一時間可以產生約兩公升乳汁,為了令母牛生產更多的奶,牧場主人會為母牛注射荷爾蒙,以增加牛乳的分泌,有時達六倍之多。這樣無疑會增加母牛乳房的重量,加上鈣質流失,雌牛容易出現跛足(lameness)。人們喝牛奶以攝取鈣質,結果提供牛奶的母牛卻缺乏鈣質。此外,由於牛棚衞生情況不佳,母牛容易出現乳腺炎。
估計一頭雌乳牛每年有七至十個月時間是要被搾奶。因此母牛到了五歲乳汁質素便會轉壞,這時便會運往屠場屠宰,供人買賣食用或製成其他的食品。
關注動物權益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畜牧學榮休教授約翰‧韋伯斯特(John Webster)說:「因為牠們車實在過勞。」一般牛隻夀命可達二十年,由於強迫懷孕、搾奶及,以至五至七年就會身心俱疲,被送往屠宰。
母牛年復一年地懷胎之苦,但永遠無法體會養育小牛的歡欣,牠的一生,只是不斷忍受身體及精神上的折磨。
被帶走的小牛的命運也好不少多少。雌性的小牛會被養大,很快更進入生產牛奶的生產線,走上她母親的路:被迫受孕、生下無法養育的小牛,乳汁被榨出,兩至三個月後再回到牛棚,接受人工受孕,周而復始。
至於雄性的乳牛,很多出生不過五、六天,便會運往屠宰。
英國《衞報》分析指出,飼養一頭小牛每天的成本是兩英鎊,由小牛養大至可供出售約需時兩至四周,總成本是28至50英鎊,但一頭牛的售價約是25至40英鎊,加入運費、登記及防疫等支出,養大一頭小牛可能不能回本。反之,將初生的小公牛宰殺、焚化及處理屍體,每隻只需9英鎊。
《衞報》報道,英國每年被屠宰的初生小公牛,達九萬五千頭。在另一乳類出口國澳洲,宰殺初生小公牛非常普遍,估計去年已有五十萬頭幼公牛被宰殺。
歐陸人較喜歡這些質粉嫩的小牛肉,所以英國部分小牛是運往歐陸出售,但由於路途遙遠,所以輸出至歐洲各地的小牛不多。
1990年代開始,牛農採用精液篩選(sexed semen),以減少公牛。公牛精液被採集後,會被稀釋成極低的濃度,再以特殊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螢光染料染色,測定它們是含X-染色體或Y-染色體,再進行分類。再揀選雌性精子(即X-染色體)殖入母牛體內,以確保人工受孕所生出的是雌性乳牛。2017年,約有18%供出售的公牛精液是經過篩選的。估計可將新生的小公牛數量減少10%。
現時,英國出現了一些人道方式飼養牲畜的農場。在蘇格蘭西南部的芬利牧場(Finlay’s Cream o’ Galloway Farm),會將母牛和小牛一起飼養,直至小牛五個月大。成立於2006年的「Buitelaar」,以室內飼養,待小牛長大至12至14個月才出售予超級市場、食肆及連鎖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