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為什麼鋰金屬近年成為全球的寵兒?南美「鋰三角」蘊藏大量鋰資源,未能真正受惠之餘,環境還受到挑戰…

全球電動汽車鋰電池需求日增,帶旺了南美「鋰三角」波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然而,旺了對當地社區是禍是福?

南美玻利維亞西南部的烏尤尼鹽湖(Salar de Uyuni)號稱「天空之鏡」,是當地一個著名旅遊區…

鄰國智利的阿塔卡瑪鹽湖(Salar de Atacama)位於世界上最乾旱沙漠區,除了有溫泉、火山等地天然景色外,也有在這裏棲息的紅鸛鳥(flamingoes)…

近年來,這兩國除了慕名而來的遊客外,更引來了不少外來的投資者,因為鹽沼是一座蘊藏了鋰的龐大資源寶庫,是製造鋰電池的主要材料。

現時全球各類手提裝置和智能手機、手提電腦等,絕大多數使用鋰電池。而隨著電動汽車的崛起,市場對鋰的需求將繼續增長。估計到了2025年,全球鋰的需求要比現時增加一倍。

鋰是極輕的一種金屬,密度只有水的一半,只用小刀也能把它切割。在元素中,鋰離子的原子能反應範圍較細,負電性較高,相較其他金屬更能於低溫下沸騰,這些條件使生產出來的鋰離子電池重量輕、體積細、比鹼性電池更耐用。估計現時,鋰離子電池已應用於全球大部分的手提電話。因此鋰又被稱為白色石油,是世界各國都積極想要投資開發的原料。

從2002 至2012年的10年間,全球鋰用量增加了一倍。鋰在自然環境中並不罕見,除了可從盬水礦床(brine lithium)提煉出來,也能在石礦裏開採。目前全球第一鋰產量的澳洲,正是由礦石中開採鋰,但由於含鋰的結晶花崗岩,含有不同的物質,提煉較繁複,開採成本很高。因此,來自對高濃度鹽水所蒸發提煉的鋰,才真正有利可圖。

這種鹽水礦床幾乎全部分佈在南美洲於安第斯山脈的智利、阿根廷及玻利維亞,「鋰三角」,三國蘊藏全球54%的鋰資源。

對這些國家來說,鋰礦的開發卻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幫助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卻可能破壞了自然環境。

由於當地缺乏技術和人才,開採鋰主要掌握在一些大型企業手裡。目前鋰行業的龍頭公司分別是智利的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ociedad Quimicay MineraDe Chile SA,或稱SQM)、美國的「FMC Lithium」公司和Albermarle公司。

智利化工礦業公司原是一間國有企業,1980年代智利軍事強人皮諾切特將公司私有化。皮諾切特離世後,其家族仍然擁有該公司不少股分。不過該公司近年被指存在貪污、違反環境法規、洗黑錢、暪稅等而遭受重重挫折。

今年初,智利政府與智利化工礦業公司公司簽署合約,將該公司的鋰開採權延長至2030年,此舉引發當地環保人士及原住民抗議。

鋰礦場會造成空氣污染,並且影響當地生態。例如開採每一噸的鋰,就需要50萬加侖的水,在智利和阿根廷,礦場缺水是很普遍的情形。智利阿塔卡瑪鹽湖的沙漠區全年缺雨,當地水源全來自地下水,過度使用地下水將影響當地的河流、湖泊、沼澤和野生動物,更影響原住民的生計。

鋰對於南美這三個國家的經濟幫助有多少?根據阿根廷能源及礦務部(Energy and Mining Ministry, MinEM)資料,阿根廷每年出口4萬噸鋰,約佔全球供應量16%。過去兩年,有近20億美元的外國資金投入至少53個項目,探討在該國開採鋰的可行性。

當地國立胡胡伊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Jujuy)人文學系副主任賓尼度.阿拉馬約(Benito Carlos Aramayo)說:「阿根廷只能做到開採鋰,我們沒有足夠的科技水平及專利權去生產電池,因此生產模式根本沒有改變,只是出口原材料,我們的經濟仍然要依賴甘蔗和菸草。」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