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和北極同樣位於地球頂端,也都是終年嚴寒,一年中有大半時間處於黑暗之中,但是為甚麼在南極有企鵝出沒,北極卻沒有?反過來,北極有肉食動物北極熊,南極卻沒有「南極熊」,到底是什甚原因呢?
兩極的生物一直是科學界的疑團。2010年,「全球海洋生物普查計劃」(Census of Marine Life)完成了長達10年的計劃,發現南極和北極分別有7,500和5,500種生物,卻只有235種是兩極都有的佔所有已知物種的1.8%。
科學家解釋說,南極和北極在地理上其實並不相同,北極實際上是一片冰洋,而南極是覆滿厚冰的大陸,被海洋包圍,遠離大陸,周圍只有一些小島。
以南極的地理條件,動物不能從陸地遷移到其他地方,而當地的嚴苛氣候也只適合一些原始昆蟲和苔蘚類植物生長,沒有大型植物,因此不能出現大型食草類動物,作為類似北極熊這類肉食性動物的食物。另外,由於沒有獵食者,企鵝得以在南極生長。
另一方面,南極水底溫度較高,加上南極繞極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帶來水中生物,令企鵝能獲得充足食物。
然而,更確切的說,企鵝也不僅在南極大陸生活,南半球很多都有企鵝的踪跡,包括非洲南部和南美洲南部、澳洲、新西蘭等地,真正在南極棲息的企鵝只有7種, 包括人類比較熟悉的帝王企鵝(King Penguin)。
企鵝亦並非只在寒冷的氣候下生存,部分品種也可以生活在較溫暖的氣候中。目前全球20種企鵝中,加拉巴哥環企鵝(Galápagos Islands)在赤道附近生活,是唯一一種會越過赤道到達北半球的企鵝。
有關企鵝會在南極出沒,有幾種說法。
首先,南極洲和澳洲、南美洲同屬遠古岡瓦納大陸(Gondwana),這個在距今5.7億年至2.45億年前的古生代(Paleozoic Era)形成的超大陸,尚包括印度和非洲,佔全球五分之一的面積。後來,岡瓦納大陸的幾個板塊漸漸分離,南極洲就成為了獨立的大陸。而企鵝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翅膀變成鰭狀,變得十分笨重,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因而逗留在南極生活。
企鵝孵化大約需要60天,期間雙親輪流把蛋放在雙腳上,以肚子為蛋保溫,直到小企鵝破殼而出。南極是一片大陸,沿岸有供企鵝繁殖棲息的土地,而北極則是滿佈浮冰的海洋,沒有供企鵝築巢和孵蛋的地點,加上有狐狸、狼和北極熊等捕獵者,因此企鵝在北極無法繁殖。
另一方面,企鵝雖然不懂飛行,但鰭狀的翅膀卻令牠擅於游泳,更可以潛泳至水深處覓食,也可以躲避其他動物捕獵。
過往,也曾有人嘗試將企鵝帶到北極放養。1936年,挪威探險家拉爾斯‧克里斯滕(Lars Christensen)將九對皇帝企鵝到挪威的羅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 ,因為那裡沒有狼和狐狸等動物捕獵,並邀請傳媒前往採訪拍照。
兩年後,他斥巨資從運來了60多隻體型較小的企鹅,包括馬可羅尼企鵝(Macaroni penguin)和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等,但大眾逐漸失去對這些「北極企鵝」的新鮮感,克里斯滕只有將牠們放到野外,但企鵝始終無法在北極繁衍,1954年後,再沒有人見過這些企鵝。
在19世紀以前,北極也曾出現過類似企鵝、同樣不會飛的鳥類──大海鳥(the Great Auk,或稱大海燕),是海鸚的近親,但不同的是牠會飛,在加拿大北部、挪威、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島嶼上棲息,但由於人類捕獵和採集牠們的蛋,大海鳥至1844年滅絕。
北極現存一種樣子與企鵝相像的大西洋海鸚(Atlantic Puffin,或稱北極鸚鵡),有色彩繽紛的喙,兩端嘴角還帶有黃點,雙腳呈橙色,但是懂得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