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近來興起了朝聖熱,熱門路線是由法國到西班牙的聖雅各之路,去年有30萬人走過!
歐洲春回大地,一群群旅客背起行囊,開始他們的朝聖之旅。來自各國的朝聖者,滙集於法國南部的聖讓皮耶德港(Saint Jean Pied de Port),準備前往目的地 — 西班牙北部城市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
聖讓皮耶德港到聖地牙哥這一條朝聖之路,自古稱為聖雅各之路,又稱聖地牙哥朝聖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終點是天主教聖地之一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相傳是耶穌宗徒之一的聖雅各死後,屍身由耶路撒冷經水路運到這裏埋葬,因此,聖地牙哥和羅馬、耶路撒冷並稱天主教三大聖地。
事實上,前往聖地牙哥的路徑有多條,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從法國西南部的聖讓皮耶德港開始。此處距離聖地牙哥 800公里,沿途經過180個村莊和城鎮,路上有不少古道、石子路和泥路,更需要爬上斜坡、登山,有些路程則是柏油路。要走完這個路段,大概需要一個月時間。
據悉,這條朝聖之路已有 1200 年歷史,1993 年起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世遺內另一條 「朝聖路」 是日本的 「紀伊山地靈場和參拜道」。這兩條古道在 1998 年締結為姊妹道路。朝聖者倘能走完聖雅各之路,更可拿到證書。
歐洲在中世紀開始流行朝聖,一群群旅客往返歐洲各地,尋求靈性上的啟示。朝聖傳統曾經一度沉寂,到 1970 年代開始復甦,聖雅各之路,成為一條熱門的路線。
自1980年代開始,聖雅各之路開始吸引了大批現代 「朝聖者」。在 2006 年,約有10萬人領到了這條朝聖路的完成證書。到2013年,數且增至20萬人。去年更增至30萬。當中以意大利人最多,其次是西班牙及德國人。
德國作家雷蒙德.喬斯(Raimund Joos)住在德國巴伐利亞的艾希斯特(Eichstatt)市。他每年至少走經這條路三次,也以導遊身份帶領其他人。」 他認為,虛擬世界迅速擴張,人與人、人與世界的接觸越來越少,朝聖能夠提供人與人及人與世界接觸的機會。他說:「朝聖本來就有『離開土地』 的意思。早期的人,很少離開居住的村落。田地通常在村落的四周,田地以外就是森林,裏面充滿危險,也存在各種不可測的可能性。回顧以往不論猶太教及基督教的主要人物如耶穌、摩西及雅各,都曾離開原居地。」 這説法表示,聖者都與人不同,有勇氣,願意冒險。
新聞工作者拉斐爾.路維(Rapheal Rowe)剛參與了英國廣播公司安排的一次朝聖之旅。他與多位人士,包括教士、歌星和影星等走過了聖雅各之路一段 500公里的段落。他說,在途上大家互相探索信仰。「這真是大開眼界,讓我對自己、對其他人、對宗教信仰有新的想法。」 拉斐爾說。
有份參與這次朝聖之旅的歌手希瑟.史摩(Heather Small)說:「沿途上我遇上不少真正希望認識自我的人。」 旅程令她的信仰更加堅定。
德國教士奧利華.古斯曼(Oliver Gussmann)說: 「很多時人們只是當一般的遠足旅行,最後卻變成了真正的朝聖之旅。」
德國的路德會從 2015 年起在紐倫堡開設了一家朝聖服務中心,提供各條朝聖路徑、裝備等資料,並且可安排照顧朝聖者的特殊需要。古斯曼說:「通常人們遇上親人離世、子女離家以至事業抉擇、失業或退休時,就想到走一趟朝聖之旅,讓自己反思現況,再決定去向。」 古斯曼會為他們提供專業輔導,協助他們作出決定。
這家朝聖中心除了提供長途的朝聖路徑資料,也會建議一些本地的路徑。這些路徑沿途有教堂,還有特別的景觀和地貌,用意是引發人們反思,讓人對生命有更深的體會。
對朝聖素有研究的喬斯說:「有些人未必能在朝聖過程重新發現自己,也未必對生命有新的體會。朝聖者本身的心態決定了他得到甚麼。最重是要懂得放下,還要以開放的心靈去接受新的事物。」
新科技也許影響了今天的朝聖活動。喬斯說:「很多朝聖者沒有與同行者分享所見所聞,而是拿著手機看著新聞、查看電郵和與朋友聯絡,他們的腳在朝聖路上,腦袋卻從未離開過日常生活。」
蘇格蘭生態學家兼神學家阿拉斯泰爾.麥景圖(Alastair McIntosh)曾說:「不論你在走那一條路,最重要你的心是否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