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世界最不受歡迎的來客」踏上修行之路:今年艾美奬最佳紀錄短片主人翁,怎樣為被遺棄的孩子建立自己的家?

Lobsang_2

「我們基本上都是被遺棄的人,被人忽略,但在這裏,你會被接納,有機會改變,我們與你一起,這是個充滿愛與憐憫的社群。」曾經歴不快樂童年的僧人,在印度山區建立一個愛的國度。

電影《達西與大師》(「Tashi and the Monk」)於今年九月舉行的艾美奬新聞及紀錄片部分獲選為最佳紀錄短片奬(The News & Documentary Emmy Awards for Outstanding Short Documentary)。

紀錄片由英國的導演軒頓(Andrew Hinton)及貝基(Johnny Burke)拍攝,講述主人公洛桑.彭措(Lobsang Phuntsok)年僅7歲時出家學習佛法。在2006 年時還俗,回到印度,成立了Jhamtse Gatsal Children’s Community(愛與憐憫之園)﹣一個幫助山區小孩學習和成長的機構,目前收留了約90位兒童。

Lobsang_3《達西與大師》導演軒頓(左)及貝基(右)

彭措1971年在印度偏遠的阿魯納恰爾邦出生。 彭措的母親懷有身孕時非常年輕,尚未結婚,同村的人引以為恥,母親暗中在家中的洗手間誕下彭措,藏在一些乾葉下。袓父母聽見嬰兒的哭聲,還以為是田間的羊走進來偷食作物,最後一位姨母進來察看,才發現彭措,當時他全身青紫,幾乎不能活下來。

由於彭措是私生子,為一家帶來很多痛苦,人們稱他為「世間最不受歡迎的來客。」由於人們不喜歡他,彭措於是到處搞事,打破人家的窗,又破壞那些禱告旗。他記得有人說:「你死性不改,永遠都不會變好。」他有幾次想死掉算了,但袓父母仍然很愛他,彭措不忍輕生,最後祖父母把他送到南印度的色拉大乘寺(Sera Je Monastery)修行。

彭措憶述,養育他的祖父母雖然並不富有,但十分眷顧他。祖母用袓父的褲子縫了一個袋,將積蓄放在裏面,還繡上他的名字,更吩咐他,「這些錢要好好留著,到真正需要才使用。」

寺院裏的紀律很嚴,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是很難適應,不過他沒有多想其他的事,只是每天依著寺院的起居作息及戒律修行。不久,生命開始改變:以往對一切事都很負面,後來開始從好處看。

Lobsang_5

彭措的師父教導他說:「你只是宇宙大家庭的一個很少很少的成員,你是數以十億人其中一個,眾生的一位,包括生物、動物、昆蟲及飛鳥。」這讓他想到與眾生的連繫,開始問:如何可以對家庭以至更大的社會有所貢獻,如何幫助其他人面對這些挑戰?

1997年,彭措獲達賴喇嘛選中,與其他9位僧人前往印度達蘭薩拉參與一個翻譯佛教哲學的課程。2000年,他獲邀前往紐約參加千禧世界和平大會,之後在美加等地,包括哈佛、波士頓及克拉克等大學講學及主持工作坊。

2006年彭措回到印度,當時阿魯納恰爾邦的達旺區仍是最偏遠的地區,距離最近的市鎮也有6至7公里的距離, 中間更相隔了一個大森林,他決定選擇在該處建立Jhamtse Gatsal Children’s Community。

Lobsang_4

最初這裡收容了34位小朋友,十年來已擴展至85位院友,還有4位家長及13位老師在這裡服務。

彭措說,他們收容的,是那些最無人理會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有艱苦的童年,他包容這些孩子,不論好壞,希望諦造一個空間,支持他們成長。

彭措說,這裏不是一個孤兒院,而是孩子的家,是一個社區,這裹有家長,兄弟姊妹,大家都可以得到愛、關懷及支持。在這個社區內,小朋友都不只是被動的受助人,他們互相支持,互相幫助, 由煮食、到建屋、洗濯,協助年幼的弟妹洗澡等,一切都自己擔起來。

紀錄片的另一位主人達西是社區裏最年輕的一位兒童,當時只有五歲,但她卻經常發脾氣及滋擾老師及其他小朋友,影片講述她如何改變,開始學習與小朋友分享。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