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先驅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曾說:「我有心理準備,有一天我打開電郵或手機,會獲知首位經基因編輯的嬰孩已經出世。」
今年11月26日,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博士宣稱,已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一對孿生女嬰的基因,以防止懷有這對女嬰的母親體內的愛滋病毒入侵這對姊妹。這是全球首宗經基因編輯而誕下的嬰孩的案例。
有關案例原本會在科學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表,消息傳出後,引起中外醫學界震動,很多專家批評這項實驗全無必要,並且有違醫學倫理。事實上,自從基因編輯技術發展以來,這項技術的研究十分廣泛,醫學界一直十分小心處理其應用範圍。
據報道,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這種基因是HIV愛滋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賀建奎的研究團隊將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注射進受精卵,修改「CCR5」基因,關閉愛滋病毒感染大門,讓病毒無法入侵。
據悉,「CRISPR-cas9」能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因此被稱為「基因手術刀」。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有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
然而,編輯胚胎的基因,會改變整個人的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即這個人的後代亦會同時缺少了這組基因。有研究顯示,缺少「CCR5」基因的人,更容易感染西尼羅河病毒和日本腦炎,染上流感亦較容易死亡。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基因編輯專家穆蘇努魯(Kiran Musunuru)說:「無論在倫理上或道德上,這個人體計劃都站不住腳。」他也表示,預防愛滋病有許多方式,就算人們得了愛滋病也可以接受治療。
賀建奎博士
南加州大學的寶娜・坎農(Paula Cannon)教授曾試驗以基因編輯「CCR5」治療愛滋病,但只曾應用在已證實患病的病者身上。
醫學界其實一直有進行基因編輯胚胎細胞的實驗。去年,俄勒岡健康及科學大學(OHSU)研究員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團隊,在美國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人類的胚胎細胞的基因,但這些胚胎未有植入人類子宫及生長。
科學界質疑,這個技術的發展究竟有沒有限度?即使基因編輯現時只用於治療或防治疾病,恐怕終有一天這個技術會用作其他用途,例如轉變嬰兒皮膚和眼睛的顏色,以至增強智商和體質等。紐約大學生物倫理學家亞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說,在美國這個競爭劇烈的國家,人們會想孩子更具競爭力。
2015年第一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高峰會提出,在有關技術被證明安全和有效和受到廣泛社會共識之前,在人體應用於生殖系統的基因編輯是不負責任的。但卡普蘭:「一直未有足夠的法規、亦沒有嚴格的監管。」
現時各國有不同的監管法例,加拿大、澳洲和南韓等都有明確法例禁止將這種技術直接施於人體胚胎的研究; 美國國會禁止以聯邦經費資助有關胚胎基因編輯的研究,但沒有明確禁止進行有關實驗,美國的胚胎基因編輯僅限實驗室測試。歐盟方面,今年七月,歐洲聯盟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宣布,「基因組編輯技術」被列入「基因改造」範圍,需根據2001年頒布了基因改造生物指令(GMO Directive)方可研發。
中國禁止複製人類,但未特別禁止基因編輯。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會按照規定成立倫理委員會,對醫學實驗進行審查。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叢亞麗承認,監管並不嚴格。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系教授娜奧美・卡恩(Naomi Kahn)指出,即使美國禁止這類實驗,但經濟條件許可的夫婦,可以到海外以基因工程「設計嬰兒」,她說:「監管機構須從新考慮新的指引,更須涵蓋本國及國際層面。」
克蘭更說:「學術期刊亦要擔當更重的角色,監控有關編輯胚胎基因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