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亞高麗人離散百年 回國卻受冷待

在南韓首都首爾附近牙山市(Asan-si)敦浦小學,近八成學生都歸類為「多元文化背景學生」,即他們本身是外國人,或者父母中有一位不是南韓公民。

在該校就讀的金雅娜(Kim Yana)今年11歲,同班22名同學中,大部分都說俄語,韓語卻說得結結巴巴。雅娜是班上韓語說得最好的,常為同學做翻譯。她說:「如果我不將課程內容翻譯成俄語,其他同學就聽不懂。」

金雅娜2017年隨家人由烏茲别克移居南韓。他們屬於稱為中亞高麗人(Koryo Saram,或稱Koryo-ins)的族群,祖先在19世紀末由於戰亂和生活艱苦離開本國,前往俄羅斯帝國在遠東濱海邊疆區(Primorsky Krai)定居。1917年日本佔領朝鮮半島前,估計有近10萬名高麗人在那裡居住,他們有自己的村政府、學校,也發行韓文報紙。

1930年代,前蘇聯領袖斯大林在邊境地區實行流配政策,將為數達17萬的高麗人強行送到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或哈薩克斯坦等前蘇聯國家生活,目前估計仍約有50萬中亞高麗人散居於這些國家。由於這些地區禁用韓語,這批高麗人也逐漸不再使用這種語言。

2001年,南韓憲法法院通過具里程碑意義的決議,擴大了「同胞」的定義,准許居住在中國和前蘇聯國家的朝鮮族人回國居住。2014年,政府更允許他們攜家人前往南韓。

在南韓的中亞高麗人人口自此迅速增長。去年,大約10.5萬名高麗人在南韓居住,是十年前的五倍。其中光州的廣山區、仁川的漢巴克村(Hambak Mauel)都有高麗人的社群聚居,漢巴克村有5千高麗人,街上更有俄語路牌。

近年,牙山市有外國公民身份的高麗人數量比國內其他城市增長更迅速。2010年,牙山市擁有外籍身份的高麗人少於300人,到2023年,這個數字上漲了52倍多,達15,000人。

高麗人移入補充了南韓的勞動力。2023年,南韓的生育率為0.72,下降至全球最低。為應對人口減少的危機,南韓政府為高麗人提供優惠的工作簽證,。

南韓移民研究和培訓中心(Migration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re)的崔霜(Choi Seori)說:「雖然海外同胞簽證通常被視為對朝鮮族的支持,但主要作用是為製造業提供穩定的勞動力。」

在牙山,很多高麗人都居住在現代汽車公司承包商工廠的工業園區。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倪丹尼(Ni Denis)說:「目前在工廠裡都看不到南韓人了,他們覺得這種工作很艱難,很快就離職了。同事中,80%以上都是高麗人。」負責招聘的李先生這樣說:「要不是有高麗人,這些工廠都開不下去。」

然而,一如光州和仁川等工業城市,牙山市和敦浦小學反映了高麗移民面對的挑戰。12歲的學生金寶飛(Kim Bobby)說:「韓國兒童只和韓國人玩,俄羅斯孩子只和俄羅斯人玩,因為他們無法交流。」雅娜更說,他們經常因為無法溝通而打架。

為了消除語言障礙,敦浦小學每天為外國學生開設兩小時的韓語課,但老師金垠周仍感憂慮,她說:「我認為很多兒童升上更高年級後,會幾乎聽不懂課文。」

另一方面,南韓的學業競爭壓力相當大,本地學生家長擔心子女的教育進度會受影響,學生也在不斷流失,令高麗同學減少了學習韓語的機會。

朴漢娜的家人來自牙山,她把8歲的女兒轉進了敦浦小學。她說:「當我女兒轉進這個學校的時候,也有點擔心。雖然區內其他學校爆滿,很多本地家長還是期望把小孩送到那邊去。」

副校長金槿泰表示,運營這所多元文化背景的學校壓力很大。過去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人數較少時,在課堂外學習韓語更容易,因為大部分父母中有一位是韓國人。

今年5月,女團Blackpink成員Jennie以歌迷會名義,捐款1億韓圜予團體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 Korea),在京畿安城興建一家國際學校,協助中亞高麗年輕人就學。
今年5月,女團Blackpink成員Jennie以歌迷會名義,捐款1億韓圜予團體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 Korea),在京畿安城興建一家國際學校,協助中亞高麗年輕人就學。

根據2021年一項官方全國調研,多元文化背景學生的高中升學率略低於本地學生。移民研究和培訓中心的研究員樸敏姃擔心,高麗學生會因為得不到需要的支援而退學。資深教師朱大烈表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很擔心孩子未來如何在南韓繼續生活。」

此外,社區也出現分化情況。在牙山市,大部分高麗人都居住在老城區,但本地居民都遷往新城區。仁川仁荷大學高麗人問題專家成東基表示:「南韓人對那些看起來和我們沒什麼區別的高麗人湧入已經產生了強烈的抗拒情緒,所以我很擔心南韓未來如何接受其他移民。」

儘管經歷不少挑戰,但倪丹尼並不後悔移居韓國的決定:「對我的孩子來說,這裡就是家。我們回去哈薩克斯坦的時候,他們問:『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想回韓國。』」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