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以採燕窩維生,望與燕子共生息的菲律賓採燕人—他們可能是最後一代了

每天早上,住在菲律賓巴拉望省巴貝隆島(Pabellon)的安祖路(Angelo Guijulde)划船出海,他和同伴先到達海邊礁石上的一間寮屋,拿著繩索和竹枝等工具,走入洞穴裏,找尋他們的目標物 — 燕窩。

巴貝隆島位於巴拉望北部的泰泰灣(Taytay Bay),由兩個石灰岩島嶼組成,石灰岩經數過百萬年的海水侵蝕,形成一個個的熔洞,是金絲燕築巢的理想地方,每年8月至12月,金絲燕會在這裏交配、築巢和哺育下一代。

燕子分泌出的唾液,和羽毛混合凝結在懸崖上,便成為鳥巢,亦稱為燕窩。雛鳥成長後,會離巢遠去,留下燕窩。中國人傳統認為,適量食用燕窩,對身體有益。

在東南亞沿海附近,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一帶海域荒島的山洞內,都可找到燕窩。估計全球一年的被人採下的燕窩總量約為2,500至2,600公噸,其中銷往中國的約佔九成。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燕窩消費國。

在菲律賓,採集燕窩的工人稱為採燕人(busyadores),他們進入這些天然山洞中內,還要攀上洞壁,才能採摘燕窩,他們大都只用最簡單的工具,徒手攀上懸崖峭壁,往往要爬到30公尺高度,才找到燕窩。有些洞穴內又黑又滑,不易攀爬。過往人們以火炬照明,到近年才改用電筒。

安袓路的兒子奇雲(Kevin)約八歲時,已經跟爸爸學習攀爬岩壁。奇雲說:「我記得小時爸爸叫我爬上洞壁,我也很害怕,後來見到其他小朋友也爬上去了。我也對自己說,我也可以做到。」

每年12月,雛燕離巢而去,採燕窩季節便開始。採燕人首先會同時清理燕子在洞壁上留下的雜物,讓鳥兒回來再築巢。因此燕子和採燕人實際是互相依存,共生共息。

安袓說:「燕子留下巢,讓我們可以維生,因此我們都對牠們有一份感情,有時我們見到死去的燕子,也會感到傷心。」

約2000年前,來自中國商人曾在菲律賓大量採購燕窩,他們為了取得燕窩,不顧燕窩中是否有蛋或小燕子,都要求工人把燕窩摘下來,這樣不止奪走燕子的家,還殺死牠們的孩子。到2005年,島上的採燕人成立了合作社,以更可持續的方法採燕窩,他們不會採摘有蛋、有未長成幼鳥的鳥巢。

現時當地的燕窩人數量正逐步減少。原因是農人在田裏施了農藥,雀鳥無法找到足夠的糧食,因此不再在這裏築巢。安袓路說他們可能會是最後一代的採燕人。

安袓路的兒子奇雲也不願繼承父業,他說:「我希望能完成學業,成為一位醫生。」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