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歲的穆罕默徳是伊朗一位平面設計師,但他已經失業四個多月,現時僅靠父親的退休金維生,他形容自已現時的生活,「像一條魚活在沙漠的窪地中,水在烈日下快要乾涸。」
穆罕默徳形容國內瀰蔓一片無助的情緒,他說:「即使兩伊戰爭期間,人們面對戰爭和物資配給種種問題,亦沒出現過現時的苦悶、焦慮和對前景的無望,當時人們都有希望戰爭會結束,但現時卻似染了無法醫治的病。」
在市面上,德黑蘭的市場向以「超長」人龍聞名,因為人們每次都會以批發優惠價大批購入食物和日用品,以致排隊付款的時間特別長。但近日的德黑蘭市面冷冷清清,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即將生效,加劇伊朗國內的通貨膨脹。收入較低的家庭現在只可以買僅能夠一至兩日的食糧,生活捉襟見肘。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8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恢復制裁伊朗。第一輪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伊朗購入美元、黃金和貴重的金屬,汽車和商用客機同樣無法倖免。第二輪制裁將於11月5日生效,矛頭則對準伊朗的能源業,和限制伊朗央行與外國金融機構的交易,相信會進一步打擊該國經濟。特朗普日前更揚言:「任何人敢跟伊朗做生意,就別想與美國貿易。」
伊朗的經濟危機,早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之前已經顯露。自今年五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核協議,伊朗貨幣里亞爾(rials)對美元滙價已大幅貶值,最近更跌至一美元兌12萬里亞爾,導致物價飛漲。人們更擔心,制裁措施是「壓毀伊朗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了日用品,藥品價格亦大幅上漲。任職醫生的沙納茲(Sanaz)說,他一位病人需要花500萬里亞爾(約5000美元)動手術,幾個月前這手術的價格便宜很多,令病人無法負擔,這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很多伊朗人都明白,經濟問題亦非始於制裁,而是政府對於金融危機處理不當和官員貪污瀆職。30歲的裝飾師阿里(Ali)說:「物價上升,原因是政府的貪污腐敗,並非制裁。」
政商界與既得利益者更藉著物資短缺和貨幣眨值,從中獲利。伊朗司法部上月就查處了數名商界人士,涉嫌以權謀私,非法進口外國汽車及智能電話。其中一宗案件,有人以低價進口超過10,000部電話,然後再以高價傾銷國內市場,賺取差價。亦有部分商人通過政府的貨幣調控措施,低價兌換歐元入口外國貨品,再賣到市場獲利。
伊朗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也被動搖,近期民眾示威的訴求已從改善經濟,轉而要求政府提供財政補貼與改組領導層。總理魯哈尼七月時以處理危機不當,將中央銀行總裁撤職,以顯示整頓管治的決心,亦放寬外匯管制,以避免里亞爾滙價進一步下滑。
美國自1979年,前國王巴列維在流亡國外,前最高精神領袖高美尼(Ayatollah Khomeini)發動伊斯蘭革命,建立神權政權開始,便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對該國實施經濟制裁,直至2013年奧巴馬始重新與伊朗展開對話,並與英、法、德、中、俄國等「P5+1」與伊朗於2015年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的核協議。
然而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後,一直指責該國支持恐怖組織,破壞地區穏定,更認為核協議對阻止伊朗發展核武毫無幫助,於今年五月退出核協議。白宮的強硬派官員期望加強制裁會會激起國內的民憤,推翻現政權。
人們相信,伊朗經濟危機只會鞏固該國強硬派的勢力。在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任教伊朗歴史的阿里.安薩里(Ali Ansari)說:「現時的情況,伊朗將會演變成一個軍事政權。2009年大選後過爆發綠色革命,數以十萬計上街抗議選舉舞弊,當時人們問:『我的選票那裏去了?』現時人人們只要求改善基本的民生問題。」
美國保衞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貝南.塔勒布鲁(Behnam Ben Talebu)說:「伊朗政府善於應對國內的示威。」他指出,伊朗革命衞隊和半軍事組織「伊斯蘭武裝力量動員隊」(Basij)人數達25萬人,加上50萬執法人員,足以維持對國內的控制,相信政權出現更替的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