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時,古巴首都哈瓦那(Havana)的舊城區陽光燦爛。忽然,一位女士從住處的露台上大叫:「有雞買了。」不消幾分鐘,附近一間肉食店前已經出現了一條30多人的長龍,各人拿著購物袋等候購買雞肉。
然而,他們還得要等候至少3小時,待貨車御下貨品,才能買到小量的雞肉。古巴正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全國1,100萬人口,每天都要輪候購買各種食品。
在酒店任職的安娜‧奧利維亞(Ana Olivia)和60歲的母親瑪利亞(Maria)一同輪購食品。瑪利亞說:「現時每人每月只可配給5磅食米、8安士黑豆和五隻雞蛋。根本不足夠食用。」。瑪利亞回想起1990年代糧食短缺時,當時安娜‧奧利維亞皮黃骨瘦,她們現在擔心9歲孫兒赫克特(Hector)不能正常發育。
幾代的古巴婦女似乎都習慣過緊日子。瑪利亞說:「古巴人的母親和奶奶都像魔術師一樣,懂得運用有限的食材造菜。」倘若沒有酒,她們會用醋代替;蕃茄太貴,她們會下點糖為餸菜提味;沒有食油,她們會用煮豬肉溶出的豬油來煮黑豆或米飯。
瑪利亞的鄰居胡安娜‧瑪利亞(Juana Maria)今年89歲,1953年古巴獨立革命時,她不過20多歲,她回想當年,各項物資都供應足充,但現在雪櫃裡的食品都得從不同地方弄回家中。她說:「有些食物是從貨車跌下來、有些是別人偷來的,魚是走私入口,還有來歷不明的蠔。」
胡安娜‧瑪利亞周張了一個早上,終於為女兒和孫女烹調了一頓美味、窩心的午飯,她只用雞湯底加入香蕉和洋蔥煮了一味湯。孫女曼妞拉(Manuela)說:「袓母煮的湯,是最美味的。」
古巴這一波糧食危機由去年下半年開始,麵粉首先出現短缺,到今年五月,各類肉食、家禽、雞蛋和穀物等都要減少配給。肉類價格更是飛漲,到七月底,一磅豬肉售價達70披索(約2.6美元),相等於一位專業人士兩日的工資。
古巴自1962 年受到美國經濟制裁,開始實施糧食和日常必需品的配給制度。每名古巴人每個月可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定額的基本糧食。古巴六成以上糧食依賴進口,粗略估計政府每年用20億美元購買食糧,補貼全國人口。
2008年,前任領袖勞爾(Raul Castro)從兄長卡斯特羅(Fidel Castro)手中接過權力。勞爾任內容許小型個體戶經營餐廳、旅館、髮廊、的士等業務,並逐步開放手提電話、互聯網等私營服務業,正式踏上改革開放之路。
勞爾完成十年任期後退居幕後,迪亞斯卡內爾(Miguel Diaz-Canal)去年順利接任,一般認為他會繼續延續前朝的市場開放改革。然而,迪亞斯卡內爾治下的古巴,不久又再進入經濟增長停滯的窘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6年上任後,對古巴實施新制裁,令古巴旅遊業大受打擊,影響外匯收入,政府無法持續負擔食物補貼。
事實上,古巴自2000年起,已經開始依頼外國的援助。另一方面,古巴也依頼委內瑞拉的廉價進口石油供應。然而在2014年,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倒閉,加上總統馬杜羅與反對派持續對峙,委內瑞拉的經濟崩潰,自顧不暇,於是減少對古巴輸出石油,迪亞斯卡內爾政府一再受到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