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韓光州月谷洞一家名為「Chayhana Turkestan」的中亞菜館,兩名車臣人在點菜;在另一餐桌上,幾位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年輕人使用手機,查閱招聘廣告。每逢星期五,他們都會來到這間食肆地庫的臨時會堂參加祈禱聚會。
月谷洞區這一帶,當地人稱為「俄羅斯區」(Russkiy kvartal),這裏大約住了8,000名來自中亞地區的移民,他們不少是具有朝鮮血統的中亞高麗人(Koryo Saram),近年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到南韓謀生。
羅曼‧金(Roman Kim)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出生,三年前移居南韓。他現時是一個高麗人組織的負責人,他們透過社交媒體,協助其他回流的朝鮮裔人解決求職、創業以至婚姻等問題,他亦準備在南韓定居。
中亞朝鮮族或稱高麗人的故事,要從前蘇聯時代說起。俄羅斯遠東地區,自19世紀中期開始有朝鮮族人居住,日本統治朝鮮半島期間,更多朝鮮人選擇移居到這裡。
1937年,蘇聯當局以這些朝鮮族人為日本當間諜為理由,下令朝鮮人遷往當時由日本統治的滿洲國或朝鮮半島,要不然就要流放中亞。結果約有18萬人被強制遷移到中亞,包括現在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甚至遠及烏克蘭和高加索地區。
很多朝鮮人在長達6500多公里的旅程中死亡,能熬過這段旅程的朝鮮移民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社區,開墾荒地種植稻米。他們稱呼自己為高麗人,也發展了高麗人的方言及飲食文化。80多年後的今天,中亞五國的高麗人總數約有50萬,其中又以烏茲別克最多,全國3,200多萬人口中,高麗族人有近20萬。
當年的蘇聯政府對高麗人並不信任,他們被貼上「敵意少數民族」的標籤,即使自願從軍也不被接受。一名烏茲別克高麗人尼古拉‧段(Nikolay Ten)說:「1952年之前,軍方不接受我們,因為他們認為高麗人不可信任。」
1991年蘇聯瓦解,15個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原已落地生根、只懂俄文的高麗人又面臨新的變局,不少人選擇再度移居到其他俄語國家。而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選擇回到南韓定居。
2004年,南韓政府准許中亞的高麗人,以「在外同胞」(即持有其他國家護照的韓裔人)身份申請前往南韓工作和生活,到2014年,已有13,000多名來自中亞的高麗人申請前往南韓。現時在南韓一些大城市市郊的工業區,更湧現了一些中亞人的社區。
然而,有些人回歸南韓,是由於認為社會環境較佳。魯斯塔姆(Rustam)和坦妮婭妻子(Tanya)原本在吉爾吉斯坦(Kyrgyzstan)首都比斯凱克(Bishkek)經營一間的士公司,2014年,當地經濟衰退,他們憑著母親有朝鮮血統,決定前往南韓一試。
魯斯塔姆現時和坦尼婭同在一間地板廠任職,工作辛勞,他說:「由一位商人變成工人,總有今非昔比的感覺。」但魯斯塔姆希望繼續在南韓生活。
妻子坦妮婭則希望賺一筆錢就返回吉爾吉斯坦,她說:「由朝工作到晚,這是怎麼樣的生活?我賺到足夠錢建一間房子,就會立即離開。」
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所有20年歷史的韓語學校,學生約300人。這裏近年增加了不了學員,他們絕大多數是高麗人,學韓語是為了回南韓工作。該校負責人說:這個國家薪資低,大家會想去俄羅斯或韓國,賺的錢多到可以匯回來,」
回歸南韓的高麗族人即使找到工作,仍面對不少身份認同的問題。在安山市一間協助高麗人的非政府機構「Neomeo」任職的維多利亞‧柳(Victoria Yoo)說:「我說我來自烏茲別克,無人知道在那裏。我說我是高麗人,人們更不懂,他們只當我是外國人或中國人。」
來自烏茲別克的秀玟(Sumin)說:「在醫院或銀行,當服務員叫到我的名字,人們都望過來,當我開口說話,人們都看著我的嘴巴,似乎在疑惑為何我在說另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