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南韓成為「咖啡共和國」 國民熱愛咖啡與職場文化有關

在南韓首爾的咖啡店不難看見這種情景:一位顧客獨佔了一張桌子,對著手提電腦,戴著耳機在埋頭苦幹。

這是近年在南韓興起的「啡學族」(cagongjok)。這個詞由三個韓語單字詞組成,ca是café,gongbu是「學習」,jok是「部落」。這個詞可直接翻譯成「咖啡店上學族」,意指學生和上班族携帶電腦,在咖啡店閱讀和工作。

南韓人愛喝咖啡,早有「咖啡共和國」(Republic of Coffee)的稱號。根據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2023年的統計,南韓成年人平均每年飲用405杯咖啡,比全球平均的152杯多出一倍以上,即平均每人每日飲用超過一杯。而根據南韓國稅廳(National Tax Service)的數字,全國有各類咖啡店96,650間。

南韓人光顧咖啡店,不單消閒,更會看書和工作。

20多歲、姓金的上班族最近搬了新居,發覺自己的房間太狹小,也太孤單,於是更喜歡到咖啡店工作。他說:「話裡更寬敞,可以培養我的創造力。而且周圍都是做功課和工作的人,這也有助我保持專注。」

為了減少顧客長時間逗留,有咖啡店將冷氣調至低溫,讓人不耐久坐;也有店舖故意將座椅的高度調低,不方便工作,亦有咖啡店索性限定每杯飲品的飲用時間為兩小時。

根據年前的一項研究,喝咖啡最多的是40至50歲的上班族。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Korea Agro-Fisheries and Food Trade Corporation)在2019至2022年間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近半受訪者(47.4%)每天喝兩至三杯咖啡,其中以40至60歲的人飲用最多。

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消費者趨勢分析中心(Consumer Trend Center)研究員全美英認為,40至50歲的中年人是南韓經濟的支柱,但由於南韓的職場要求很高,因此工作中的咖啡時間(coffee break,有譯茶歇)獲認同為職場的休息時間,這可能是上班族特別喜歡喝咖啡的原因。

全美英說,過往南韓職場的同事下班後會聚餐(hoesik),但新冠肺炎爆發後,很多公司都取消這種聚會活動,取而代之的是到咖啡店小聚。她說:「咖啡店成為許多活動的替代選擇,從正式商務會議到簡單聚會,咖啡店都是合適選擇,這可能增加了全國性的咖啡消費。」

咖啡傳入朝鮮半島,至少可追溯到19世紀。據南韓精品咖啡協會出版的《一試鍾情》(Love at First Sip: A History of Coffee in Korea)一書說,朝鮮王朝雖然在1880年前實施閉關鎖國政策,但時有西方軍艦到訪,會邀請朝鮮官員到艦上,以洋酒和咖啡招待他們。

韓國首批嚐試咖啡的人相信包括朝鮮李氏王朝第25代君主、大韓帝國開國皇帝高宗李熙。1896年,日本入侵朝鮮半島,發動「乙未事變」,高宗避居俄羅斯大使館,獲大使夫人以咖啡招待,因而愛上了喝咖啡。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大韓帝國滅亡,高宗被軟禁在昌德官,但他對咖啡的愛好不減。

真正將咖啡引入韓國的卻是日本人。咖啡約在1700年至1800年間由荷蘭人傳入日本,日本1910年統治朝鮮半島後,引入售賣咖啡的「茶店」(chi),在朝鮮的皇族、政界、富有商賈和知識分子間流行起來。

到1920年代,朝鮮更興起本土的「茶房」(dabangs),供應咖啡和茶等非酒精飲品。到了20世紀中期,在首爾明洞和鐘路區,「茶房」幾乎無處不見,也成為政治異議分子、作家和文化人的重要社交場所。

星巴克和一帝亞咖啡。
星巴克和一帝亞咖啡。

另一方面,二次大戰至1950年代韓戰期間,美國軍隊帶著即溶咖啡來到韓國,即溶咖啡也悄悄進入當地的家庭。到了1980年代,咖啡文化已經在南韓社會植根,更多咖啡店開業,追求較高品質的咖啡,自行烘焙咖啡豆。

南韓最著名的咖啡店當推美國品牌星巴克和本土龍頭一帝亞咖啡」(Ediya Coffee),但在新冠肺炎後,兩間名店盈利大不如前,南韓民眾對咖啡的熱情投向中低價的咖啡連鎖店如Mega Coffee和 Compose Coffee。前者約擁有3,000間的分店。據南韓金融監管機構「金融監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估計,Mega Coffee母公司Ann House Co,2023年度的盈利較前一年度增長了117%。

Compose Coffee2014年在釜山開設第一間店,目前已擴展有2,500間分店,2023年更獲選為最受歡迎的咖啡店。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