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8日,在印尼爪哇島日惹(Jogja)的普蘭巴南寺公園(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的庭院內,百鳥齊鳴,一片喧鬧,一列列鳥籠高高掛起,籠子內的鳥都在唱歌,一群戴著帽子、穿著T恤的觀眾在場邊歡呼雀躍,有些甚至揮舞著旗幟。
鳥主使出渾身解數,無論是鼓掌加油,或是發聲逗弄,就是要吸引自己的寵物鳥高歌一曲,以博取評審的青睞。
這是第24屆國王盃鳴禽大賽(Piala Raja),賽事由印尼鳥類保護局和DIY旅遊辦公室聯合舉辦,是全國最負盛名的鳴禽大賽之一。今年共有2.600人參與。
在場上,數十名評審穿梭於鳥籠間,仔細聆聽鳥兒的鳴聲,偶爾會在剪貼板上做紀錄。他們根據鳥類的歌聲、毛色和動作評分。幾分鐘後,播音員的聲音在廣播中響起,一批鳥類飼養員換上下一輪比賽的鳥籠。經過全日14個小時、32輪比賽的角逐,最終選出了這次比賽的冠軍,牠們的主人可帶著數千美元獎金回家。
傳統上,爪哇男人一生有五個目標,包括擁有房子、馬匹、妻子、一柄「克里斯」(Kris)匕首和一隻鳴禽,其中以斑馬斑鳩(Zebra dove)最為珍貴。這隻鳥代表男人能有感性的一面,既努力工作,也有消閒品味。
日惹阿特瑪賈亞大學(Atma Jaya University)的鳥類學家兼教授Pramana Yuda說:「大家都喜歡鳥類,但以不同方式表達。我想養鳥者是透過飼養鳥類來表達這種熱情,但這亦代表了爪哇文化中佔有欲的愛,即憑著擁有鳥類來顯示對牠們的熱愛。」
在殖民地時代,西方國家體操和球類運動在印尼興起,羽毛球更發展成為國技,飼養鳥類一度式微,到20世紀中期開始復興。1970年代中期,鳥類歌唱比賽成為印尼最流行的消閒活動之一。養鳥者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擁有能鳴唱的鳥兒,在賽場上大放異彩。爪哇很多人家都飼養好幾隻寵物鳥,有研究員估計,單在爪哇1,200萬個住戶,就飼養了7,000萬隻各類雀鳥。
到了近年,養鳥已不僅是消閒活動,還發展出更活躍、更刺激、帶有賭博性質的競賽活動,愛好者社群在印尼語中稱為kicau mania,意思是「鳥鳴狂熱」。每逢周末,全國各地都有鳥鳴比賽,對鳴禽的需求大為增加。這些鳥大部分來自野外,捕獵、圏養和買賣野鳥形成一條鳴鳥產業鏈。
專家表示,爪哇許多森林中的野生鳥類大多已經滅絕,因此圈養繁殖活動不斷湧現,為比賽提供鳥類。爪哇島出現了每年飼養數千隻鳴禽的倉庫,就像農場生產家禽和雞蛋一樣。
然而,許多貿易商仍然認為野生鳥類在鳥鳴比賽表現較好,因此在蘇門答臘島、婆羅洲和小巽他群島等地的偷獵活動不斷加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在2021年有報道指,日惹捕鳥集團買進一隻野鳥的價格約為750萬至1,500萬印尼盾(460至925美元)。
非法盗獵,加上棲息地不斷受破壞,令很多野生鳥類的生存備受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東南亞至少有43種鳴禽因貿易壓力而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有13種在印尼瀕臨滅絕,包括爪哇鷹雕(Javan Hawk-eagle)、銀鴿(Silvery Woodpigeon)、盔犀鳥(Helmeted Hornbill)、小葵花鳳頭鸚鵡(Yellow-crested Cockatoo)、红胸吸蜜鸚鵡(Scarlet-breasted Lorikeet)、爪哇短尾綠鵲(Javan Green Magpie)、黑翅椋鳥(Black-winged Myna)等。
觀鳥者兼印尼保育組織BISA執行董事阿斯曼‧普萬托(Asman Adi Purwanto)說:「許多鳥類飼養員認為,我們最好捕捉鳥類,這樣牠們才能『安全』。但是這樣做無法為環境帶來任何好處,牠們將無法繁殖或對生態系統作出貢獻。這是公眾需要學習的東西。」
柯立克(Kelik Suparno)住在距離日惹30多公里的賈迪牧尤(Jatimulyo)村,他原來也是捕鳥人,當地曾有數百種鳥類棲息,有一天他驚覺森林好安靜,聽不見鳥聲,於是他跟其他志同道合的人成立的森林鳥類保育團體Wanapaksi Forest Farmers Group,目前已經有50多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