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印度失明婦女受訓成為乳癌觸診員 有助病人及早獲診治

天生失明的吉普緹(Meenakshi Gupta)是印度北部一間醫院的專業觸診醫務人員,職責是用雙手為婦女檢查乳房,以偵測癌症腫瘤,協助醫生加快診斷。失明觸診員還發揮了醫生也意想不到的作用──改善印度婦女因忌諱而延誤診治乳癌的情況。

失明婦女在培訓時會用人體模型實習,貼在模上的賿帶提示她們需要重點檢查的部位。(圖片來源:Smita Sharma / NPR)
失明婦女在培訓時會用人體模型實習,貼在模上的賿帶提示她們需要重點檢查的部位。(圖片來源:Smita Sharma / NPR)

在大專修讀藝術的吉普緹現在每天平均為五至八人做乳房觸診檢查,每個檢查需時約一句鐘。她說:「當中大約兩人有惡性腫瘤,不過我們(觸診員)的職責止於檢查,腫塊是不是癌症,得由醫生診斷和告知病人。」乳房的硬塊未必是癌腫,醫護人員需要抽取細胞組織進行化驗才可診斷。婦女定期作乳癌篩檢,及早診斷,可提高病人治癒的機會。

這種技能是經過專業訓練得來的。她兩年前參加了「發現之手」(Discovering Hands)計劃的培訓課程。該計劃由德國婦科專科醫生賀夫文創辦。他發現在德國和很多地方,早期乳癌個案未有及早偵測的情況相當普遍,造成可以避免的重症或死亡個案。他從醫學研究報告得知,失明人可以發展出超乎常人的觸感,於是招募失明婦女擔任乳癌觸診人員。

「發現之手」計劃於2017年引入印度,德里、邦加羅爾、瓦拉納吉等主要城市的醫院都參加了計劃。印度每30名失明婦女便有一人參加「發現之手」的培訓。培訓一位失明觸診員的費用大約是2,500美元,計劃靠捐款營運。

吉普緹在為期九個月的培訓期間,由四位健視導師指導,學習女性身體和乳房的結構,還有使用白杖獨自往返醫院的訓練。她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熟悉乳房的各個部位,矽膠乳房模型上貼有膠帶,將乳房劃分為四個區域,我們用手指輕柔地按壓,逐步檢查每一公分。」

接下來是三個月實習。醫生會用已診斷的個案給實習失明觸診員練習。吉普緹說,她在日復日的練習中記下手感、腫塊位置、大小、形狀和腫塊的共通之處等等。吉普緹回想初次為病人檢查時的情境:「我緊張得手震起來,那是真人,如果我疏忽了甚麼,怎辦?」隨著經驗累積,她的信心日增,焦慮漸漸消失。

賀夫文表示,有獨立研究顯示,失明觸診員偵測乳癌腫瘤的準確度比醫生要高三成,她們甚至能夠用手摸到影像掃描也偵測不到的早期癌腫。德國埃爾朗根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在2023年曾分析104名乳癌病人的檢查紀錄,發現失明觸診員與醫生檢查的準確度相若。

由於失明觸診員看不見,來接受檢查的婦女不會感到尶尬或羞怯,這是賀夫文醫生意料不到的好處。

觸診訓練運用的人體皮膚結構模型。(圖片來源:Smita Sharma / NPR)
觸診訓練運用的人體皮膚結構模型。(圖片來源:Smita Sharma / NPR)

印度失明人協會的創會總監蘇宜(Shalini Khanna Sodhi)說,失明觸診員不但可以減輕醫生診斷乳癌的工作,而且為面對就業困難的失明婦女提供有尊嚴和意義的工作。

與吉普緹在同一間醫院服務的外科醫生歌雅(Dr. Kanchan Kaur)專門為乳癌復康者做乳房重建手術,處理的個案過半數屬晚期乳癌。她表示:「有些婦女可能摸到自己的乳房有硬塊,但諱疾忌醫,遲遲不去求醫。而且印度是相對保守的社會,有些婦女不願意讓醫生檢查乳房。」

印度婦女的乳房健康意識薄弱,乳房X光造影檢查亦不普及,情況在鄉郊地方更甚。印度衛生及家庭福利部指出,乳癌是國內最常見的婦女癌症,每年有75,000宗新症,患者平均病發年齡為45至49歲,較西方國家年輕,且存活率只得50%,屬偏低的比率,反映乳癌檢測服務未發揮及早發現和及早診治的作用。

行動也是訓練的一部分,確保觸診員能夠自行往返醫院當值。(圖片來源:Smita Sharma /NPR)
行動也是訓練的一部分,確保觸診員能夠自行往返醫院當值。(圖片來源:Smita Sharma /NPR)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