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各國政府鼓勵母乳餵哺,卻興起了售賣母乳公司,買賣母乳有甚麼風險?這種交易需要被監管嗎?

住在英國的梅根(Megan Golub)今年42歲,已是兩子之母。今年6月,梅根誕下第三子奧利華(Oliver),但卻出現哺乳困難,她曾使用配方奶粉,發覺效果更差。

梅根和伴侶羅賓(Robin Gibb)於是到一些非牟利的「母乳銀行」求助,但這些機構表示,除非他們的嬰兒是早產或末期病患者,否則不能保證能提供母乳。

梅根和羅賓找到一間名「NeoKare Nutrition」的公司,聲稱能提供100%的母乳產品,協助早產或有哺乳困難的母親。每6瓶50毫升的母乳售價為45英鎊。該公司表示,這些由其他母親捐出的母乳,都經篩選和消毒才出售。

數十年來,不少研究均指出餵哺母乳對母親和嬰兒身心都有益處,但有些婦女未能製造足够的母乳,也有很多母親因其他原因在生產後無法長時間哺乳。

現時除了部分母乳銀行提供母乳,也有人透過社交媒體作點對點式分享母乳,同時亦興起了一些商業的母乳交易。在印度、柬埔寨、美國和英國等都出現母乳產品的公司,他們均標榜這些母乳可供嬰兒安全食用、對嬰兒免疫系統和成長都有好處。

劍橋大學公共衞生研究所(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的政策研究員莎拉·斯蒂勒(Sarah Steele)說,不少公司似乎顯示這些母乳是由無償地捐出,捐贈者也不是公司的僱員;也有公司聲稱所供應的母乳來自中產階級的婦女。

位於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的「NeoKare Nutrition」公司指出,市場有這個需求,不少父母希望買到母乳。該公司市場部的謝茜嘉∙普雷斯頓(Jessica Preston)又說:「處理母乳的過程成本很高,以確保這些母乳能安全食用。」

一位曾經向「NeoKare Nutrition」捐出母乳的婦女歌迪亞(Claudia Campbell),她只向公司支取儀器的費用和消毒的燃料費用。她更說:「我並非賺到很多錢,我反而覺得自己可以幫助其他人而感到非常開心。」

現時,世界衞生組織、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盟等雖尚無明文禁止販賣母乳,但均認為從網路或私人取得之母乳,其供應者之健康史、母乳收集方式及儲存等訊息不明,可能存在病原體或藥物等而有健康風險。

英國衞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和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都曾基於安全考慮,只對不規範化的母乳共享提出過警告,例如不安全的母乳會傳播相關傳染病的風險,包括愛滋病和腸病毒等。

然而,劍橋大學公共衞生研究所的政策研究員莎拉·斯蒂勒(Sarah Steele)指出,即使無償捐出母乳,但長遠而言,這些公司為了供應穏定,無法避免將母乳商品化,婦女為了賺取報酬而捐出自已的母乳。她更擔心一些企業已開始涉足這個市場,結果反令非牟利的「母乳銀行」無法獲得足夠的捐贈。

斯蒂勒說,現時有關買賣母乳的討論,只集中母乳買賣可能潛在的安全風險,卻沒有留意當中造成的剝削,各國都有監管非法血液和器官買賣的法例,她建議各國亦應考慮訂立國際協定,協助各國制定有關規定。

英國全國生育信託基金會(National Childbirth Trust),更曾致信英國政府,指出母乳不應用以售買。該機構發言人莎拉·麥克穆倫(Sarah McMullen) 認為,負責協助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推行服務的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有關母乳的指引已經過時,她說: 「該機構的指引已經未有更新,無法反映現時母乳買賣的情況和發展。」

另一個慈善機構英國母乳銀行協會(UK Association for Milk Banking)主席黛比·巴内特(Debbie Barnett)更擔心:「會否有些母親為了金錢出售母乳,結果令到自己的子女無法得到足夠母乳。」母乳商品化最終的受害者,可能是婦女和她們的子女。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