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外地旅行,會發現有些國家的汽車靠左行駛,但另一些些國家則是靠右行駛的。
據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0%國家規定靠左行駛,另外70%國家則是靠右行駛。靠左行的車輛,軚盤(方向盤)通常設在汽車右邊,靠右行駛的則相反。目前靠左行的主要是英聯邦國家,包括英國、印度、南非和日本,美國和西歐國家都是靠右。加拿大原屬於英聯邦,但為了跟美國接軌,也改成右行了。
在中世紀,歐洲幾乎所有人都是靠左行的,當時歐洲騎士慣用右手拿兵器,為了方便拔劍,大家都把劍掛在左邊,靠左行便不會撞到其他人。同樣,由於佩劍掛在左方,騎士策騎時也是從馬的左方騎上去,以左腳先踏上馬鐙,右腳再跨過馬背。
當時用馬車和騎馬的都是富裕階層,他們也多由道路的左側上馬或上車,因此車輛靠左行也成了習慣。
到了18世紀末,情況改變,法國和美國開始使用大型馬車來運輸農產品。由於當時的馬車由幾對馬拉動,但並不設有駕駛座,車夫坐在左後排的馬上,騰出右臂用鞭子驅策馬匹前進。由於車夫坐在左邊,如要超越前車,就需要由左邊通過,這樣較容易看到迎面駛來的貨車。
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領導下的法國革命政府實行「恐怖統治」,將車行方向改成靠右,成為推翻貴族的象徵行動之一。貴族為了隱藏身份,也不敢再靠左行。拿破崙企圖征服歐洲後,將這觀念推行到全歐洲。
然而,英國是唯一沒有放棄靠左行駛的歐洲國家。18世紀中期,由於倫敦橋上的交通繁忙和混亂,1773年推出的《通用公路法》規定靠左行駛。這項規定於1835年在全國範圍內編入《英國國家公路法典》,成為正式法例。
後來,英、法兩國分別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於是將本身的道路習慣傳至世界各地,因此澳洲、新西蘭和印度等前英國殖民地都靠左行駛,而阿爾及利亞、科特迪瓦和塞內加爾等前法國殖民地則靠右行駛。
日本汽車靠左行卻是源於自己的傳統。古代日本武士大部分右手持刀,刀插在左邊腰間。但道路狹窄,武士為避免在路上走動時無意間碰到他人的刀,便習慣靠在路的左側行走,這種習慣也延續到車輛行駛的規則上。
另一種原因則是日本在18世紀推行西化,以英國為借鏡對象,許多交通法規與技術也沿襲自英國,因此道路也是靠左行。
北美於18世紀脫離英國,出於去殖民的因素,也與法國一樣,採用了靠右行駛的規範。
隨著拓荒者不斷向西擴張,美國東岸的貿易和交通日益頻繁,第一條主要高速公路於1795年開通。這條連接費城和蘭卡斯特收費公路的章程列明,所有交通都必須靠右行駛。
1804年,紐約州成為第一個規定所有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車輛靠右行駛的州份。
1908年,美國汽車業大亨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福特汽車公司推出廣受歡迎的T型車(Model-T),軚盤置在左方。美國其他汽車製造廠群起仿效,因此「左駕右行」流行起來。到1927年,福特共生產了超過1,000萬輛T型系列車,不少銷到國外,所以其「左駕右行」的方式也影響了其他國家。因此有些人將靠右行的交通規範歸功於亨利‧福特。
1927年後,歐陸各國逐漸達成「左駕右行」制式的協議,全體一律遵行。只有英國堅持傳統,繼續使用「右駕左行」的設計。
上世紀曾有一個歐洲國家由靠左行駛改為靠右行駛,就是瑞典。瑞典在1967年作出改變,事先花費了超過1.2億美元安裝新路標和宣傳,更在9月3日當日凌晨4時50分,停止全國所有交通10分鐘,然後車輛靠右重新開始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