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邊陲的半自治區社克里斯蒂安尼亞自由城(Fristaden Christiania)熱鬧非常。一位男士騎著單車在人群中穿梭,出售新鮮製作的壽司卷;街頭市場的攤位擺滿了色彩繽紛的服裝、掛毯和玻璃煙槍,也有人在普舍街(Pusher Street)的攤檔非法兜售大麻。
克里斯蒂安尼亞自由城位於哥本哈根阿邁厄島(Amager)一片新月形地帶,房屋展現強烈的波希米亞色彩,有特色的餐廳和五花八門的手工藝作坊,一位遊客說:「這就是天堂。」
然而在過去幾年,由於普舍街的半合法毒品交易被黑幫和毒販操縱,導致暴力事件頻生。今年11月的槍擊事件導致1人死亡,4人受傷。年初發生了一宗持刀傷人和襲擊事件;2021年和2022年亦發生過致命槍擊事件。一些居民認為,他們的另類社會夢想正在破滅。
暴力事件不斷升級,哥本哈根市長索菲‧海斯托普‧安德森(Sophie Hæstorp Andersen)提出,倘區內居民同意,市政府會介入,永久關閉毒品市場。
此外,目前區內有四分一土地由居民擁有,政府要求居民以950 萬美元購買剩餘的土地,並要在未來10年多建面積15,000平方公尺的新樓宇,協助解決市內房屋不足的問題,但居民擔心新居民移民將標誌著克里斯蒂安尼亞自治終結。
克里斯蒂安尼亞自由城佔地35公頃,原本是軍事用地,在20世紀60年代遭棄用。1960年代,歐洲各國年輕人普遍對政府不滿,1968年5月巴黎出現學潮,法國工人和不同階層均加入抗議行動。美國、德國、捷克、日本等國都出現反政府抗議浪潮。1971年,大約150名藝術家、嬉皮士、女權主義者和無家者擅自闖入該軍事基地,佔領了那裡。居民成立了公社,制定自己的憲法,發行自己的貨幣,當地沒有私有產權,並容許售賣毒品。
50多年來,克里斯蒂安尼亞自由城發展成歐洲最大的嬉皮士公社,讓人隨心所欲地生活,區內所有事情都在月會上以多數決定。居民也制訂了更多規則,例如禁止暴力、幫派、槍枝、吸食硬性毒品,但允許吸食大麻等軟性毒品。居民每月支付費用,用於郵政服務和垃圾處理等事務。
自1975年起,多屆丹麥政府都試圖取締這個「飛地」,但住在克里斯蒂安尼亞的人太多,沒有人願意離開,也由於法律程序延誤,居民一直留了下來。1989年,丹麥國會通過《克里斯蒂安尼亞法》,賦予當地居民法定權利,繼續居住。
2011年克里斯蒂安尼亞的居民甚至籌集資金,成立了基金會,透過銀行貸款購買了區內四分之一土地,由哥本哈根市監管。目前區內居民人數約有1,000人。多年來,居民設立了一個辦公室來處理租賃和維護建築物,鋪設下水道,以及翻修破舊建築物。
除了社會服務、醫院和學校外,自由城幾乎是自給自足的。區內的商店、餐廳和咖啡館饒有特色,成為丹麥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有數十萬人前往觀光。
現年77歲的奧勒(Ole Lykke)自1980年代已住在那裡,目前負責管理區內的檔案館。他形容自由城是「真正的無政府主義」:「只要不打擾別人,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而且有社區的感覺。」不過他判斷:「我想大概五、七或八年後,克里斯蒂安尼亞不會再是克里斯蒂安尼亞了。」
34歲的卡爾(Carl Oskar Strange) 自小就在自由城長大,目前經營一間釀酒店。他直指普舍街的毒販是「克里斯蒂安尼亞的毒瘤」。他說:「在克里斯蒂安尼亞長大是最美好的童年。我們很自由。那時普舍街非常好。」他透露,五至七年前,普舍街的大麻販換了人:「他們變得更粗暴。現在他們只想獲利,不會帶來良好氣氛。」
市長安德森女士說,自2022年開始,警方試圖關閉普舍街的販毒攤檔超過100次。她說:「但當警員離開,毒販又回來了。」
48歲的音樂家安德烈亞斯(Andreas Bennetzen)居於自由城14年,認同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對居民構成持續危機,必須應對。
有人認為,新建房屋會為該區帶來轉機。哥本哈根丹麥皇家學院建築、城市規劃和景觀研究所(Royal Danish Academ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Urbanism and Landscape)助理教授亞歷克斯‧胡梅爾‧李(Alex Hummel Lee)說:「這可能是克里斯蒂安尼亞50年後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奧勒也認為,新住宅將為公社開啟新時代,帶來更多機會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