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的銀翼謢理中心,浦木姬矢子指著枱上的白色毛絨海豹布偶說:「你也可以跟它唱歌。」當有人向布偶唱歌時,它會抬起頭望向你,微微發出聲音。
這個布偶名「Paro」,是日本近年開發的其中一件科技產品,是護理中心提供給住宿長者作伴的機械寵物。他們會跟「Paro」談談天氣或其他生活瑣事。
孤獨問題日漸受到發達國家的醫護人員及決策者的關注。美國前醫務總監(Surgeon-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維偉克.梅菲(Vivek Murthy)去年撰文指出,孤獨已是一種日益嚴重的流行病,對人的影響可與痴肥和吸煙相比。今年一月,英國首相文翠珊更委任了歷來首位孤獨事務大臣。
不同的研究指出,孤獨和疏離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連,包括心臟病、中風、癌疾、飲食失調、濫藥、失眠、抑鬱、酗酒和焦慮等。
孤獨者越來越多,商家也從孤獨者身上發現了商機。一系列專門服務單身或孤獨人士的業務應運而生,形成了所謂「孤獨經濟」(loneliness economy),而中國更是「孤獨經濟」發展得最快的地區之一。
日本自1980年代起,社會出現遲婚、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等現象,從而衍生了孤獨問題。除了「Paro」,近年由軟庫開發的機械人的「Pepper」,它會跟蹤人的視線與人交流,亦懂得根據人的動作出反應。
近年,美國醫療公司「UC Health」開始試驗採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治療症癌症病人,例如透過視象讓病人到不同地點進行活動,以達成病人的心願,如滑雪。
中國社交平台「陌陌」和預訂住宿平台「小豬短租」發表的2017年度職業數據白皮書《孤獨經濟》,發現在大陸民眾的孤獨原因,前五位的是離鄉背井、單身而未找到另一半,貧窮、缺乏朋友、及事業上的挫折。中國孤獨者越來越多, 商家從孤獨者身上發現龐大商機。
報告更顯示,在受訪的一萬名年齡在47歲以下的人士中,67%的人通過看電視或電影的方式對抗孤獨。5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花錢消費就是為了減少孤獨:46%的人選擇去酒吧,25%的人選擇唱卡拉OK。自2015年以來,眾多品牌已經開設兩萬多間獨立迷你卡拉OK,供單身的顧客獨唱使用。
除了迷你「卡拉OK」,專為單身顧客設計的消費場所也在各大中城市遍地開花。包括單人餐廳,一人迷你健身房和「一人一鍋」小火鍋。
有分析人士預測,2018年,中國卡拉OK產業將比去年增長120%,產值將達人民幣70億元。但最能從中國孤獨經濟獲益的行業是在綫技術行業。在過去兩年,中國消費者可以使用一系列模仿人類互動的人工智能社交產品應對孤獨。
微軟公司在2014年開發的一款人工智慧聊天機器「微軟小冰」,已發展至第六代,這位18歲的人工智能「少女」擔任過「天氣報道員」;拍攝歌唱視頻,還發表了首部由人工智能機械人創作的詩集。最新一代的小冰可以透過微信(WeChat)和其他訊息軟體與用戶溝通及對話。
牛津大學心理學講師愛薇‧奧爾賓(Amy Orben)認為,虛擬現實或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某程度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但她也不肯定以科技來代替人與人的身體接觸,是否真的能解決孤獨的問題。她說:「現時科技已經徹底滲入了人際關係中,科技是協助排解孤獨還是令問題更加惡化,變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另一方面,日本有人開發了真人談話的服務,人們可以預約義務工作者或退休的長者交談。美國的公司「Nesterly」和跨國慈善機構「Homeshare」安排家中有空餘房間的長者以較低廉的房租租予學生,讓獨居的長者能有機會與年輕人接觸。
香港寧思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周佩嫻博士說:「解決孤獨問題始終要由個人開始,例如要教導兒童或下一代如何去感受和和學會和其他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