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8月5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開幕,由火炬、旗幟以至大會宣言,無不承載文化及政治意涵。回顧近代奧運史上一些難忘的片段,有助我們再思這項運動會的深遠意義。
奧林匹克運動會原是公元前776至393年間,古希臘每隔四年一次在奧林匹亞舉行的宙斯祭典,當中亦包括運動競技大會,前後歴經1168年,共舉行了293次。
宙斯神廟和奧林匹亞遺址深埋地下1,500年後,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被英法等國學者發現,於是出現復興這項運動會的建議。
在法國學者古柏坦(Pierre de Coubertin) 的倡議下,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至15日於奧運會發源地雅典重現。第一屆奧運會由希臘國王喬治一世主持開幕儀式,並首次由合唱隊唱起莊嚴而動聽的《奧林匹克聖歌》(Olympic Hymn)。
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衞普舉行的第三屆奧運會上,五環奧運旗幟首次出現,並自此加入運動員宣誓儀式。旗幟中互相鏈結的五色環代表世界五大洲的團結,而誓詞則強調所有參賽運動員應公正和坦誠地在比賽場上較量。
1928年奧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絕大部分的慣例已經建立起來,包括由希臘選手首先進場,各國以主辦國所選用的語言字母排列進場,壓軸出場為主辦國代表。同時首次在大會點燃了聖火。
1936年柏林奧運首次加入了聖火傳送儀式, 3000名運動員以接力方式由雅典將聖運送至柏林,最後由田徑運動員希爾根(Fritz Schilgen)手持聖火進入開幕的會場。
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在亞洲舉行,由1945年廣島原爆同日出生的體操運動員阪井義則手持聖火進入會場,像徵世界和平,成為奧運歴史上難忘的一刻。
運動從來不離政治,1980年,美國、日本及西德等60多國抗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杯葛是屆奧運。英國雖然仍有派出運動員參賽,但開幕儀式中只派出一名旗手,持奧運會旗代替國旗出場 。
1992年巴塞隆那奧運開幕禮一改由運動員點燃聖火的慣例,由患有小兒麻痹症的殘障奧運射箭運動員雷波洛(Antonio Rebello) 以射箭方式點燃聖火。然而實際上,射出的火箭並沒有落到火盆上,是現場的工作人員使用點火開關打開火炬。
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由剛於本年初逝世的拳王阿裡主持點燃火炬儀式,當時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阿裡,顫抖著手點燃火炬的一幕,感動了無數人。
2008年北京奧運,2008位敲擊樂手同時擊打會發光的古代樂器「缶」,成為三小時開幕儀式的高潮。
2012年倫敦奧運,主禮的英女王粉墨登場拍攝部分片段,扮演女王的特技演員更打開以英國國旗為圖案的降落傘,從直昇機一躍而下,看得全場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