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在農田、在民居的後園、大門前,克羅地亞小鎮突然出現近百個天坑(sinkholes),原因不明;要如何處理更是一大難題⋯⋯

住在克羅地亞東北部梅森卡尼鎮(Mecencani)的尼古拉(Nikola Borojevic),屋後有一個大的果園。今年1月5日,他發現那裏突然出現了一個闊約10公尺的地洞,有地下水不斷流入。

尼古拉說:「妻子這天早上未有外出,偶然也會望出窗外。下午2時左右,她感覺園子有些奇怪。我們出外察看,卻發現這個大洞。」地洞迅速增大,約三個月後,已變成30公尺闊、深15公尺的大坑。

梅森卡尼鎮位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Zabreb)西南40公里。去年12月29日,克羅地亞中部發生強度6.4級的地震,有6人死亡、26人受傷。幾天後,梅森卡尼和鄰近的巴路積維奇(Borojevici)村出現了近百個大小不同的坑洞,其中有很多出現在農田或房屋旁邊,更有一個在房屋地底下,當局要考慮撤走居民。而尼古拉果園的這一個,卻是最大的。

鎮上另一位居民斯托揚(Stojan Kresojevic)說:「四周都出現這些坑洞,令人感到很不安,也覺得很不安穩。我們不知道會否被迫遷離。這些地洞是危險的,因為它們會突然裂開,更有水涌出來。」

天坑(sinkholes)又稱滲穴或沉洞,是因地面長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蝕或溶解而崩塌所引致的自然現象。天坑在強烈的地震活動後出現並不罕見,但克羅地亞近半年出現天坑的數量和速度,卻只能以非常罕見來形容。

克羅地亞地質調查局(Croatian Geological Survey)的地質學家約西普・特日吉(Josip Terzic)說,天坑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石灰岩上的土壤大量滲入地下水所致。而克羅地亞出現的天坑,稱為崩陷天坑(cover-collapse sinkholes)

克羅地亞屬於狄那里克喀斯特地形(Dinaric karst),喀斯特即岩溶,主要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碳酸類岩石,當地下水流過的時候,就會有碳酸鹽溶於水中,岩石經長時間的溶解之後,地下就會形成溶洞和地下河。克羅地亞國內有數十個地下洞穴,其中三個的深度超過1,000公尺。

溶洞的出現,會使得地面的承重能力下降,甚至會導致上方泥土坍塌,形成天坑。然而,土壤之下出現溶洞,只要面積並不是很大,平時也不會出現坍塌。但當遇上地震,強烈的震動導致了當地的承重能力下降,以至土壤出現坍塌,形成天坑。

除了地震等天災之外,人為因素也會導致天坑的形成,如過度抽取地下水的地區,土壤的支撐力下降,對地下溶洞的地方形成壓力,也會加速坍塌過程。

薩格勒布大學地質物理學家般奴・湯真諾維奇(Bruno Tomljenovic)認為,這次克羅地亞其中一課,是有需要在地震而人口密集的地區進行地震度微分區(seismic microzonation)的深入研究,以識別那些地區會出現天坑。

天坑引來不少研究員前來視察,也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尼古拉的果園,竟然反而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由克羅地亞當局成立的一個地質技術小組,正著手重修工作,不過善後卻非易事。薩格勒布大學一位土木工程學專家瑪利奧・巴契奇(Mario Bacic)指出,以混凝土或不適合的物料填塞這些天坑,會污染地下水源,也有工程師建議採用大石堆填,再以較少的碎石填塞空位,但花費不菲。估計單要處理尼古拉果園,便要他上超過27萬美元。

他打趣說:「我會指把它改建成為一個漁塘。」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