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早上,很多西班牙人一覺醒來,發覺天空一片昏黄,露台、街道和汽車都布滿了一層層橙紅色的灰塵。
一股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被颱風希莉亞(Storm Celia)帶動,吹遍南歐各地。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已發出空氣質素警告,馬德里市議會提醒市民,特别是高危人群,避免長時間在户外活動,尤其是需要體力的活動,以免吸入空氣中的微粒。如果無法避免這類活動,也應佩戴口罩。
同日晚上,法國氣象局(Metéo France)指,這一股沙塵暴於晚上開始影響法國大部分地區,次日進入高峰,大部分地區的天空都會變成一片橙黃色,直至3月17日早上。稍後,沙塵暴將到達瑞士、英格蘭東南部、荷蘭北部以至德國西北部。
另一方面,沙塵暴也越過大西洋,到達中美加勒比海千里達及托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小安的列斯群島(Lesser Antilles)和南美洲。
撒哈拉沙塵暴通常在春夏、秋初之間出現,這時撒哈拉沙漠出現一層溫暖且乾燥的空氣層(Sahara Air Layer),這些熱空氣被來自海洋的較冷較清涼和潮濕空氣帶到上空,並將大量撒哈拉的沙粒帶上半空,懸浮在大氣中。
曾任美國氣象學會會長的喬治亞大學氣象學教授馬歇爾·謝菲爾德(Marshall Shepherd)解釋,當撒哈拉沙漠的細小沙塵被強風帶至高空後,進入在赤道哈德里環流圈(Hadley Cell),分別向兩極方向移動,撒哈拉的粉塵亦向歐洲吹送。
謝菲爾德又說,每年至少有幾次來自南方的暴風,會將撒哈拉的沙塵吹向歐洲。有時甚至吹到庇利牛斯山脈(Pyrenees)和阿爾卑斯山(Alps)上,積雪蓋上了橙色或者黃褐色的顏色。
據科學家估計,每年從撒哈拉吹出的沙塵超過1.8億噸。當中一部分落到大西洋中,但有大部分會越洋吹到南美洲東岸,部分也會落到亞馬遜雨林上。
這些沙塵暴雖然影響到人們的呼吸道和肺部,但科學家指出,這個自然現象卻在地球的氣候和生物系統中仍然起著重要作用。撒哈拉沙漠至少在250萬年前就形成了,粉塵原來都是石塊,經長年風化成為粉塵,本身含有豐富的鐵和磷質。粉塵隨風飄送,為陸上植物和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帶來生長所需要的礦物質。
2015年2月24日《地球物理研究文獻》(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撒哈拉粉塵每年為亞馬遜雨林帶來22,000噸磷和其他肥料,大致相當於亞馬遜地區因為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肥料量。
一些科學家更認為,撒哈拉的沙塵暴有助減低大西洋熱帶風暴的形成。由於粉塵本是非常乾燥,當濕潤炎熱的空氣向上升,要形成風暴時,卻被乾燥空氣層抵消掉,即使最後形成風暴,其威力也被減弱。
大自然確實很神奇,世上最大的一片沙漠,卻對大自然的平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