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顆小行星將於本年底與地球「擦身而過」,這幾顆小行星雖然不會對人類造成危險,但太空中有許多不同大小的天體,問題不在於它們會否撞擊地球,而是什麼時候發生。
今年12月11日,一顆「小行星4660」(4660 Nereus)預料會於距離地球384 萬公里處掠過。「小行星4660」在1982年被發現,長330公尺,約稍長於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它以每小時1萬4719公里的速度飛行,每664日就會環繞太陽一周。
據估計,「小行星4660」每相隔10年,就會接近地球。下一次最接近地球的時間,估計在2060年,屆時該小行星與地球僅相距120萬公里。儘管這顆小行星離地球300多萬公里,但被稱為「潛在危害」(potentially hazardous),因為在浩瀚的宇宙,400萬公里只是一箭之遙。
12月17日,另一顆名為「2003 SD220」的小行星,將會最接近地球。它長791公尺,在距地球540公里外,以時速2萬公里飛過。
此外,美國太空總署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enter for Near Earth Object Studies,簡稱CNEOS)預料,在今年底前,另有三顆小行星接近地球,其中一顆「小行星2016-TR54」,預計將於12月24日最接近地球,屆時距離地球400萬公里; 此外,「2018-AH」和「2017 AE3」,分別於12月27日和29日接近地球,其中「2017-AE3」是最大的一顆,直徑約為120至260公尺,它將於190萬公里外,以時速42,600 哩掠過。
美國太空總署估計,現時有近萬顆小行星在地球周圍運行。雖然科學界尚未發現任何小行星會威脅地球,但有科學家擔心,小行星撞向地球只是遲早的事,人們必須學會如何消除這些威脅。
美國太空總署已經耗資3億3000萬美元,進行一項名為「飛鏢」計劃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簡寫Dart),以太空船撞擊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使之偏移軌道。
今年11月24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從美國加州的範登堡太空軍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將一個航天器由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發射升空,任務是將一具體積相當於一座雪櫃的飛行器射向一顆名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以測試遭到撞擊後其速度和行進軌道如何變化。
「飛鏢」升空之後,將先脫離地球引力,圍繞太陽飛行,估計在2022明年9月26日至10月1日9月間,在距離地球1094萬公里的位置撞擊迪莫弗斯小行星。
屆時,「飛鏢」航天器將以每秒6.6公里的速度撞擊迪莫弗斯小行星,這樣會對該小行星軌道產生細微的變化,但如果在小行星真的威脅地球的情況下,就足以讓其偏移軌道免於撞擊。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湯姆∙施戴特勒(Tom Statler)說:「我們想知道的是:我們是否真的讓小行星軌道偏移,以及效果如何?」
迪莫弗斯濶約160公尺,環繞另一顆較大的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運行,而這對小行星又一同繞著太陽運行,明年秋季將是它們歷來最接近地球的時刻,也是「飛鏢」展開撞擊試驗的時機。
究竟小行星真的撞向地球的情況如何? 相信1908年的「通古斯事件」(Tunguska Event)可提供一點參考。當年6月30日,俄羅斯通古斯河(Podkamennaya Tunguska River)附近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 Krai)的上空發生猛烈爆炸,周圍約2,15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樹木全部被摧毀傾倒。然而,由於該地幾乎人跡罕至,只有零碎的報道,事件過去百年仍屬謎團,有人說是彗星,有人說是小行星,甚至有人說是外星人的太空船。
201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將每年6月30日訂為「國際小行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