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巴黎奧運歷來最熱 運動員關注安全風險

熱浪吹襲歐洲,將於7月下旬開鑼的巴黎奧運勢將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屆,運動員在競賽期間出現熱衰竭的風險備受關注。

2020年東京奧運是迄今最熱的一屆奧運會。(Giuseppe CACACE)
2020年東京奧運是迄今最熱的一屆奧運會。(Giuseppe CACACE)

英國可持續體育協會(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Sport,簡稱BASIS)與由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學者發起的Climate Central合作,於6月中發表研究報告《火焰五環:2024年巴黎奧運熱風險」(Rings of Fire: Heat Risks at the 2024 Paris Olympics),警告這一屆巴黎奧運在高溫天氣下舉行,可能造成運動員不適,甚至死亡。

報告指出,2021年東京奧運舉行期間平均氣溫達攝氏34度,已經敲起警號。研究人員促請國際體育盛事主辦單位關注夏季奧運會的安全風險,奧運會和世界盃必須檢討賽事日期和時間的編排。發言人表示:「曾出現競賽運動員在終點線嘔吐、暈倒,需要工作人員用輪椅送離賽道的情況。二號種籽網球運動員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 曾經在比賽中場提出恐怕會死在球場上。」

11位奧運運動員出席了該報告的新聞發佈會。印度三項鐵人選手Pragnya Mohan形容,在酷熱天氣下競賽是「奪命的危機」,而且身體似要停下來。七人欖球運動員Jamie Farndale說:「運動員要將自己推至極限,即使競賽在不安全的條件下進行,相信很多運動員仍會選擇繼續,因為運動員的DNA裡是沒有退縮的,這太危險,會致命。」

右:Copyright Seth Wenig/Copyright 2018 The AP. All rights reserved
右:Copyright Seth Wenig/Copyright 2018 The AP. All rights reserved

《刺針》雜誌最近一篇文章報道,巴黎是歐洲受熱浪影響令民眾死亡風險最高的城市。法國天文台預報,今年6月至8月的氣溫會比平常高,地中海沿岸地區會特別乾旱。法國在 2003年的7月至8月,有逾14,000人因酷熱而死亡。法國由1924年奧運至今,平均氣溫上升了攝氏3.1度。
多個歐洲國家,如希臘、塞浦路斯和意大利,均比以往更早開始錄得酷熱日子,個別地區的氣溫比歷來平均值高出10度之多。

科學數據顯示,體溫過度有礙運動表現,這影響在耐力運動員身上尤為明顯。 戶外競賽運動員報稱曬傷、中暑和熱竭的個案顯著增加,而中暑的後果可以相當嚴重,或會引致死亡。

每年奧運,主辦城市都會成為環保組織的抨擊對象,因為大興土木建設新場館、投入賽項的人力物力、外來旅客的運輸、飲食、消費等均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巴黎奧委會曾經揚言,要令本屆奧運成為歷來最綠色的一屆,大會為此採取多項措施,目標是將碳排放量減半,即160萬噸二氧化碳。2012年倫敦奧運和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的碳排放量為350萬噸。

巴黎奧運的體育場館採用環保建築設計,以天然的溫度調控系統代替冷氣系統,以保持室內氣溫比戶外低6度。大會亦將戶外比賽項目編排在氣溫較低的時段舉行。

奧運和殘奧期間,將有26,000多人入住位於巴黎北部近郊的奧運選手村。選手村已接通地熱發電網絡,運動員住宿大樓的冷氣、雪櫃、爐具等設施使用的燃料,有68% 為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和太陽能。佔地50公頃的選手村在奧運結束後將會改建為「零碳」住宅及商業區。

大會表示,即使戶外溫度高至攝氏39度,有信心選手村室內可維持在23至26度。若運動員嫌不夠涼快,選手村會提供風扇。希臘和澳洲等國家代表隊已表明,會自行帶備便攜冷氣機到巴黎。

此外,巴黎奧運亦採用碳中和措施,如以植林抵銷碳排放。但專家指出,植林計劃有可能危及農民和原住民的土地權益。拉夫堡大學運動生態研究專家柯爾(Madeleine Orr)教授認為 ,碳中和不失是可接受的方案,不過碳中和活動難以稱得上是「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活動。他表示:「最可持續的盛事,就是不舉行。」

《自然》期刊於2021年曾發表論文,提出三個令奧運更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方法: 將規模縮小,鼓勵大家在原居地觀看賽事直播;由數個城市輪流舉辦奧運;實施獨立的可持續發展標準。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