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平凡的原子筆為什麼難以生產?中國的「原子突破」萬眾期待!

Ball-Pen_8

一支平凡的原子筆,為什麼製造起來這麼難?

中國有3,000多家製筆企業、從業員20多萬、年產近400億支原子筆,但原子筆的筆尖一直需要依賴進口。山西一家鋼材企業近日終於生產出中國製造的筆尖鋼,未來兩年有望完全代替進口。

山西太原鋼鐵集團最近宣布,經過5年的實驗,終於2016年9月生產第一批切割性良好的鋼材,可以製成原子筆筆尖鋼。

集團的高級工程師王輝綿表示,要製造筆尖鋼,必須在鋼材用上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元素之間若無法調配到最佳比例,那麼造出來的鋼材品質就會有問題,「找不到這個比例,就代表沒有辦法自產筆尖鋼,只能依賴進口!」

Ball-Pen_7

那為甚麼製筆鋼材特別難得?原子筆的筆頭主要由筆尖上的圓珠及嵌入圓珠的球座體構成,圓珠由銅、鋼或碳化鎢等材料製造,當筆尖接觸紙張時,圓珠轉動,從筆蕊將墨帶引到紙上著色。

不少看輕一支原子筆,單製作筆尖的圓珠就須要超過20個工序,例如筆頭的球座不是簡單的碗狀,而必須有多條細小溝槽,讓墨水流過,加工過程非常複雜,精確度的要求也十分高。 長期以來,以瑞士、德國及日本等國家的技術最高,因此中國還要從外國入口筆尖鋼。

據統計,中國每年生產380億支原子筆,需要用上一千多噸筆尖鋼,而進口筆尖鋼以往的價格約1萬7千美元一噸,故每年約要支出約1,730萬美元,若能自行生產,價格亦可大幅調低。

19世紀末歐洲就出現了原子筆的雛形。1888年10月30日,一位名叫約翰·勞德(John Loud)的美國記者嘗試藉滾珠帶動油墨進行書寫。他為這支筆取名「ballpoint pen」,並申請了專利,但效果不佳,沒有生產。

Ball-Pen_2

現時大家常用的原子筆是於80多年前由拉迪斯勞·畢洛(Ladislao José Bíro)所發明。畢洛1899年出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個猶太家庭,曾任職記者,常因墨水在紙上留下污痕感到煩惱。後來他發覺印刷報紙用的油墨乾得快,能讓紙張保持乾爽,便試行用這些油墨的鋼筆書寫,但發現油墨黏性太大,難以順利流到筆尖。

畢洛在身為化學家的兄弟捷爾吉(György Bíro)的協助下,研發出一種新的筆,將圓珠置於托座上,圓珠一滾動就會從筆芯帶出墨水,可以用以書寫,原理就像印刷機的滾輪把油墨印到紙上一樣。

畢洛1931年在布達佩斯國際展覽會上展示原子筆第一代原型,並於1938年以「Biro」為名申請專利,直至現時,英國、愛爾蘭及澳洲,仍然有人稱原子筆為「biro」。

畢洛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輾轉逃至阿根廷,找到資金開始生產原子筆,而第一個主要買家為英國皇家空軍,一次訂購了3萬支。

Ball-Pen_9

其後,1946年成立的日本Pentel筆廠,可說帶來了書寫工具的另一次革命。由於早期的原子筆墨水為油性,墨水會滲到紙背,筆劃亦太粗,不太適合結構較複雜的漢字。Pentel於1963年推出皇牌產品水性簽名筆(Sign Pen),筆尖由纖維製造,獲選為《時代》雜誌的年度最佳產品(Product of the Year)。

簽字筆更獲得前美國總統詹森欣賞,試過一次過訂下24打。這支筆的供墨不受地心吸力影響,甚至於1965年時被太空人首次帶上雙子星6號、7號太空船(Gemini space missions)上使用。簽字筆50多年來一直廣受歡迎,至今累積總銷量超過20億支,成為日本的「國民筆」。 日本經濟自1990年代持續不振,但Pentel 公司每年銷售額仍達470億日圓。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