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意大利獨一無二的學院 倡導和平、化解分歧

今年9月30日上午,意大利阿雷佐市(Arezzo)附近一所學院響起鐘聲,標誌著新學年開始,24歲新生喬爾傑‧米爾科維奇(Dorde Mirkovic)看著學校大門外懸掛的各國旗幟,心情十分興奮。這些旗幟代表了各同學的不同國籍。

塞爾維亞人喬爾傑說:「我來到這裡,是因為希望成為全面更好的人,為我的國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喬爾傑就讀的這所學院名為「朗丁世界之家─和平城堡」(World House of Rondine, the Citadel of Peace,又稱國際學生之家,Studentato Internazionale),可說是獨一無二的學校。這裡每年會錄取大約20位住宿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遭受衝突困擾,或試圖從衝突中恢復過來的地區。

學院提供多項高等敎育課程,包括政治、商業,還有衝突管理和人道主義行動的碩士課程。各種課程強調「朗丁方法」(Rondine Method),即著重轉化、化解衝突,入讀的同學必須與「敵人」──無論是國內不同民族還是鄰國的敵人,一起生活,以解構仇恨和衝突背後的原因,打破將別人視為「他者」的狀態,旨在培養他們成為建設跨宗教、跨文化的和平大使。

這座古意盎然、長滿了橡樹的校園設有幾間教室、祈禱室、食堂和體育設施。在校內,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有部落血統的美國人與歐洲血統的人,以至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學員,均共同生活和學習,建立對話。

學生抵達後首先要接受意大利語密集課程,然後學習宗教間對話、方法論和領導技能,以解構「敵人」的概念以及和解。各同學有許多途徑,包括共同學習、公共宿舍和體育賽事等,強化這觀念。

各同學獲安排住在雙人房的宿舍。喬爾傑的室友是信奉伊斯蘭敎的波斯尼亞人,在未來兩年,他們將同住一個房間,並一起上課。

「朗丁世界之家」聯合創辦人兼總裁佛朗哥‧維卡利(Franco Vaccari)1952在阿雷佐出生,在羅馬大學(Universita La Sapienza di Roma,或譯羅馬智慧大學)心理學畢業,是執業心理學家。他解釋說:「我們不想建立烏托邦式的地方,讓學生假裝戰爭不存在。相反,我們希望創造中立的地方,讓學生遠離家鄉和大城市的紛亂,可以專注於和平對話。」

佛朗哥‧維卡利
佛朗哥‧維卡利

「朗丁世界之家」位於阿雷佐市附近的托斯卡納(Tuscany)山區和阿爾諾河(Arno River)河畔、建於11世紀的古老村莊朗丁(Rondine)。多年來,村莊一直荒廢,村內的朗丁城(Castello di Rondine)更是殘破。1977年,當時的阿雷佐主教特萊斯福羅‧喬利(Telesforo Cioli)委託在當地出生的維卡利,帶領一群年輕人重建這條小村。

1995 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維卡利曾參與調解,推動停戰。衝突結束後,格羅茲尼大學(University of Groznyi)校長要求維卡利等人接待一些車臣年輕人,協助他們完成學業。他們也得到俄羅斯學者支持,接收了一些俄羅斯學生,讓兩批青年一起生活,因而發展成為國際性組織「朗丁和平協會」(l’Associazione Cittadella della Pace),後名「朗丁和平城堡」。

1998 年,「朗丁世界之家」開始舉辦課程,至今已有 1,000 多名學生畢業。

同學完成課程後,需要根據獎學金要求,返回原籍國家,並領導為期一年的和平與和解計劃。維卡里解釋說:「我們選擇了朗丁這個名字(Rondine在意大利文中意思是「燕子」),寓意他們帶著在意大利學到的經驗,飛返原地。」

教宗方濟各與「世界之家」同學。
教宗方濟各與「世界之家」同學。

波斯尼亞克族人魯茲卡‧馬爾科維奇(Ruzica Markovic)是「朗丁世界之家」畢業生。她出生於巴爾幹戰爭之後,該地區有 10 萬人因種族問題被殺。她去年 7 月畢業返回家鄉薩拉熱窩,舉辦以和解為主題的跨宗教的沙龍、研究會和夏令營等活動。

魯茲卡說:「我學會了視他人為我自己,一個個充滿情感、挑戰、痛苦、挫折,也許還有一些創傷的人。這是我帶回家的教訓。」

今年10月7日,在加薩的哈瑪斯武裝分子對以色列發動突襲,促使以色列向加薩走廊作猛烈空襲,自此校內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同學承受巨大壓力。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的二年級學生赫利(Hely)和巴勒斯坦室友、29 歲的馬拉克(Malak)都不想公開講話,這正考驗朗丁的原則,即如何在衝突中人性化地對待他人,彌合分歧。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