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愛哭但堅毅的兒科醫生、臉書創辦人的太太、孩子的母親:一家人怎樣相處?為未來世界努力着什麼事情?

當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開始在三藩市綜合醫院兒科當實習醫生時,她對部門的主診醫生瑪姬‧麥南馬拉(Meg McNamara)說:「我想預先向你表明,我是個愛哭的人。」

瑪姬後來和普莉希拉成了好友,她說:「當普莉希拉覺得勞累、工作壓力太大,甚至太興奮時,都會哭起來,這是她表達情緒的一種方法。」
現年33歲的普莉希拉當上了慈善機構「陳-朱克伯格倡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簡稱「CZI」)聯席總裁,她愛哭的性格仍然不改,不論是機構的內部會議或是大型的公眾場合,也有可能哭起來。同事說,機構各個會議室都放了紙巾供她使用。普莉希拉接受傳媒訪問時也不時會哭。

然而,普莉希拉絕非情緒化,而且哭也絕不影響她的工作表現。 醫院的總駐院醫生雷恩‧柏杜里茲(Ryan Padrez)說,普莉希拉當值的日子,總會碰上難搞的病人,但普莉希拉總能盡力救助病人。

普莉希拉的前半生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人們也容易理解她為什麼對慈善事業充滿熱情。她說:「在認識馬克(朱克伯格)前,我已希望將生命其中一部分回饋社會。」

普莉希拉的父親丹尼斯‧陳是華裔越南人,1970年代與越南妻子伊凡娜(Yvonne)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

普莉希拉一家抵達美國,在難民營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丹尼斯於 1980年代初移居麻省,這對夫婦用省吃儉用積累下來的存款,在波士頓市的美食街上開了一家小型中餐館,餐館工作十分繁忙,丹尼斯與妻子每天工作18個小時。

普莉希拉三姊妹都是由祖母帶大,祖母雖然只懂中文,卻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從小便灌輸給孫女做人的道理,培養了她自立、自信、自強的價值觀。祖母就是其中一位影響普莉希拉最大的人。

普莉希拉入讀了一所普通的中學,她的科學老師兼網球隊教練彼德‧史雲遜說:「她入學第一年就來找我,當時她才13歲,問要怎樣做才可考入哈佛大學。」史雲遜鼓勵她打網球,因為哈佛大學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史雲遜說:「她體育天份不高,但很勤力,也很愛打網球。」史雲遜選了她當球隊的副隊長,並說:「她很懂得激勵隊員。」

普莉希拉雖然如願進入哈佛,發現同學們出身跟她完全不同。她開始為匱乏的兒童補習,並體會到這些學童與她面對同樣的困難,「我的家庭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也缺乏機會。」

畢業後,普莉希拉曾在一間中學當教師,其後到加州大學三藩市校區醫學院修讀醫學,成為一位兒科醫生。後來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醫生,在東帕羅奧多市(East Palo Alto)成立了一間特殊學校,教育之餘,也提供診症服務。

2012年5月20日,就在Facebook上市一天之後,與在哈佛相識的朱克伯格結婚。她在兩年內遭遇了三次流產,直到2015年12月順利生下第一位女兒,兩人為了慶祝孩子的出生,承諾將在有生之年將其所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份(約值450億美元)捐出,用於開發人類潛能和促進平等。

為了成就心願,朱克伯格和普莉希拉二人還成立了「陳-朱克伯格倡議」組織。過去三年,CZI發展迅速,員工增到數百人,所從事的項目涵蓋教育、醫學研究和創新科技,也投資一系列社會議題的工作,推動移民權益、司法改革及可負擔住屋。普莉希拉全身投入機構的日常運作,管理這間每年預算達七至八億美元的機構。

普莉希拉身為兒科醫生,她十熱衷求教於有關教養兒女之道。例如普莉希拉會擔心應否在兒女面前提及工作。她說:「我們想孩子知道「CZI」所針對的問題,但又擔心孩子會感覺世界十分混亂。她得到的建議是,無須避免談及這些問題,但要理性的討論,讓孩子知道如何能化解衝突。」

普莉希拉為女兒麥絲瑪(Maxima)起了一個中文名:陳明宇,代表希望世界的未來更美好。普莉希拉也不再容易哭了,她說:「我們的臉皮都長厚了,明天即將來到。你要知道到應為我們的孩子留下美好的世界,我們也有機會參與創建這個美好的世界。」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