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天生獨臂的女孩Sofia寫信給玩具品牌樂高(Lego)的行政總裁,說樂高的產品未能代表她,因為她無法找到像她一樣肢體殘障的積木玩偶。樂高作出回應,今年2月果然推出了一款玩偶,是缺了左上臂的女孩。
樂高今年2月推出重新設計的造型玩偶Lego Friends Universe,八個新造型的角色有不同膚色、肢體殘障、過度活躍、患唐氏綜合症的,開宗明義為回應新世代孩子共融和多元的需要。樂高聲明,設計旨在令子孩子更有共鳴,並且在遊戲中覺知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狀況。
系列的八個角色,各有個性、成長故事和家庭背景,是樂高經年研究和根據消費者建議而設計的。各角色設定為心湖城的學校學生,12至13歲,包括:
– Autumn:天生缺了左上臂,但殘缺無阻她熱愛戶外活動和探索大自然。
– Aliya:模範學生和完美主義者,好勝而經常感到壓力。
– Leo:墨西哥新移民,努力適應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 Zac:非裔法籍學生,對於學習英語感到挫折。
– Liann:富創意和想像力,好奇而有點衝動,有過度活躍症。
– Paisley:愛音樂,內向,有時候會感到莫名的焦慮。她的媽媽因癌病離世。
– Olly:英國學生,機智又多才多藝,喜歡與別不同。
– Nova:精於電玩和科技,但人際溝通能力較弱。
樂高製作了電視動畫,在YouTube介紹這些新角色的經歷和家庭。例如第一集講述Leo以為踢足球可以令自己更受朋友歡迎,事實上他愛烹飪,但害怕朋友會取笑他這喜好。樂高同時推出角色生成工具,讓顧客設計造型個人化的積木玩偶。
另外,顧客還可以在不同主題的樂高積木套裝找到有唐氏綜合症的Fiona、有白蝕症的Jordin、切除了後腿和裝上車輪助行器的小狗Pickle,還有迎合亞洲市場的珍珠奶茶攤檔。
Lego Friends總監Fenella Charity表示,樂高與研究機構合作,全面檢視和改革了Lego Friends系列。她說:「數碼世代的孩子在實體活動和網上結交朋友,他們對朋友和友誼的觀念,與父母輩大大不同。我們希望樂高的玩具能夠迎合時代轉變和新世代孩子的需要。」她強調,跟孩子直接談論自閉症或焦慮,似乎不切實際,但透過玩偶造型和動畫故事,孩子可以接觸和思考這些話題。
為了掌握用家的思想,樂高去年委託市場調查機構訪問了19個國家24,000多名年介乎 6至12歲的兒童,以及他們的家長32,000多人。結果顯示,84%受訪兒童表示喜歡有助他們認識各種文化和人的玩具。高達97%的受訪家長表示,與孩子討論多元、平等和共融等概念是重要的,逾八成家長相信玩具是學習多元的工具。
樂高又委託調查機構於今年初訪問美國的兒童。七成受訪兒童期望玩具或動畫中的角色不單有「笑臉」和「開心」,還有悲傷、憂慮、憤怒,驚恐、孤獨等真實的情感經驗。九成受訪者表示重視與人傾訴和分享自己的情感,樂意與跟自己不同的人交朋友,從對方身上學習。
參與重新設計Lego Friends的Geena Davis Institute on Gender in Media的心理學家Becky Kennedy指出:「現代的兒童普遍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未必會用說話表達自己,玩具和玩偶的設計要考慮這一點,讓孩子有機會在遊戲中釋放自己,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感覺有人陪伴和掌握管理情緒的能力。」
Lego Friends系列於2012年推出,最初只為了吸引女孩,因為樂高發現她們稍為長大後就不再玩樂高積木。但女孩玩偶產品一推出又惹來非議,被指大量使用粉紅色,配件房子、紙杯蛋糕、公主服飾和小動物等設計,都屬性別偏見。樂高其後作出回應,逐步加入男孩角色。
英國非牟利組織Let Toys Be Toys campaign一直倡導,玩具的設計和宣傳必須引入兩性平等的角度。根據樂高早年的調查報告,女孩認為她們可以參與各種活動,不過往往受家長限制,科學和體育活動的參與率較男孩低。樂高於2021年底宣佈銳意消除性別定型,產品不再標榜為男孩或女孩而設,改為以興趣和年齡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