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日本人不愛吃飯轉吃麵包 食米因而降價

正是上班日的午飯時間,日本連鎖快餐店吉野家(Yoshinoya)大阪堂島分店的顧客源源不絕,員工也忙著為趕時間的上班族準備午餐,其中的牛丼客飯,包括牛肉飯、醃菜和味噲湯,售價為632日圓(約4.4美元)。

離那裡不遠的堂島米會所,在18和19世紀是全國的稻米交易中心,更獲譽為世界上期貨交易所的先驅。

米飯過去一直是日本主食,然而近年白米的消費量持續減少。在大阪福島區經營米店的奧村茂說:「大家的飲食選擇多了,外出用膳時,自然不會想到吃飯。」奧村家族一直經營米店,這一區原有50間米店,現時只剩下5間。

總部位於千葉縣船橋市的食米批發商Makino有限公司,早前進行了一次有關食米的全國調查,發現雖然多達84.8%的受訪者每天都吃米飯,但絕大多數人只是「一天一頓飯」,佔68.1% ;「一天三頓飯」的受訪者只佔16.7%。

根據日本農業部的資料,在1962年,日本每年人均吃米118公斤,即每天五碗的飯量,但到2021年,人均吃米減至少於50公斤。在1960年代,全國食米需求約為1,130萬公噸,到2022年減少至820公噸。

自2019年起,日本食米價格下跌,該年60公斤食米售15,700日圓(111美元),到2021年跌至12,840日圓(90美元)。

日本人減少了吃米,原因之一是多吃了麵包,據總務省統計局(Statistics Bureau of Japan)的資料,自2011年起,吃麵包的消費已經超過吃米的,2020年,日本每年人均食用28.3公斤的麵包。

據日本麵包工業協會(Japan Ba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的資料,1952年,全國製造了55.5萬公噸麵包,至2017年增加了一倍,達114萬公噸。該會指出,當家庭有了小孩子,他們就往往捨棄傳統的飯餐,例如小孩子早上趕著出門,最容易找到食物就是麵包。

住在東京、家有一位10多歲女兒的在職敎師持田奈奈美說:「吃麵包方便得多,尤其是早上。要準備日式早飯十分費時,煮飯前,米要先泡浸,即使用電飯煲也要30分鐘至1小時。」

麵包早已從西方傳入日本,但日本人流行吃麵包還是近數十年的事。在1540年代,葡萄牙人來到日本,除引入了槍砲和基督敎,更將麵包傳至日本,因此日本人稱麵包為pan(パン),來自葡萄牙文。由1639至1854年間,幕府實施鎖國政策,連帶麵包也遭禁止。至1868年明治維新,歐美飲食文化滲入日本,但起初主要集中在與西方人接觸頻繁的地區,如神戶和橫濱。

1874年,遭廢除武士銜頭的木村安兵衛(Yasubei Kimura)首創了紅豆包,更在東京銀座開設了木村家,獲稱為全國最早的麵包店。但當時麵包只是作為小食,後來更出現了用栗子和番薯作為饀料的麵包。

後來,日本人發明了日式方包(Shokupan,土司包)、法式麵包、以咖喱牛肉作饀料的咖喱包,麵包漸漸在日本流行。

日本稻米業界為應對食米需求下降,一方面推廣米穀粉,另一方面出口日本米。一直以來,製作麵包和蛋糕材料通常都是麵粉,日本就有業者把米磨成米穀粉,用來製作「米麵包」和「米蛋糕」,營養不比麵粉製造的麵包低,也適合對麩質過敏的人士。

過往米穀粉的價錢比麵粉高,日本八成以上的麵粉依賴入口。近兩年,俄烏戰爭導致小麥漲價,加上日圓滙價下跌,更多烘焙店轉而使用米穀粉。

此外,日本米的出口亦日漸增加。2014年,日本米出口4,515公噸,至2021年增至23,000公噸,增長達五倍。日本食米主要輸往東南亞各國,大部分用作製造壽司。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