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日本政府部門到上周終棄用軟碟

日本中南部島根縣的濱田市距離廣島市111公里,是人口只有5萬人的偏遠市鎮。當地市政府收取居民的稅款、國民保險金、社會保障供款等都是直接向金融機構發出電子單據,從居民的賬戶中扣除。

然而,濱田其中一家銀行卻要求政府部門將付款的資料貯存在軟碟(floppy disk)上,拿到銀行核實,才能從居民的賬戶扣取款項。

該市會計部門一位官員說:「軟碟已在10年前停產,我們促請該銀行改用網上票據,但他們堅持舊制度。」她又說,即使一些銀行已經數碼化,但仍然希望所有交易都透過傳真確認。

濱田市的情況並不罕見,日本《山陰中央新報》今年較早時的一項調查發現,連同濱田,島根縣有九個城鎮仍在使用軟碟。此外,島根縣鄰近的鳥取縣有一半以上地區仍在使用軟碟。

日本各政府部門規定要使用軟碟貯存資料,傳真機仍在廣泛使用。今年,該國政府廢除民眾向政府提交資料時需使用軟碟的1,034項舊法規,於今年6月28日正式停用磁碟,僅保留一項監控車輛回收的環境規範,獲視為推動數碼化改革中的重要里程碑。日本數碼大臣河野太郎更發表聲明宣布:「6月28日,我們贏了軟碟戰爭!」

2021年,日本政府設立了數碼廳,推動數碼化,由河野太郎擔任大臣。2022年,河野宣布正式「向軟碟宣戰」,要廢除規定使用軟碟、CD-ROM等傳輸資料的相關法律,改為使用互聯網提交資料和雲端儲存。

1967年,美國科技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簡稱IBM)開發了軟碟和硬碟機,1971年推出了8吋軟碟,一度成為使用電腦不可或缺的裝置。1981年,日本電子產品公司索尼(SONY)推出較小型的3吋半軟碟,容量更大。據估計,1996年全球使用中的軟碟超過50億張。

其後,光碟(CD)、閃存盤(USB flash drive,或稱隨身盤)和互聯網雲端儲存等其他形式的記憶體不斷推出。此外,一般3吋半軟碟只有1.44mb的容量,要貯存一張相片也不足夠。新型號電腦再沒有讀取軟碟資料的硬碟機(disk drive)。軟碟逐漸淡出。索尼也在2011年停止生產軟碟。

然而日本政府部門和工商機構仍然繼續使用軟碟,法律要求民眾使用軟碟向政府提交文件。

據說,河野太郎有一次在美國看到一間癌症診所在高速公路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如果你知道軟碟是什麼,可能就該進行癌症篩檢了。」河野太郎在社交媒體上回應道:「不,這情況不一定在日本發生。」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級研究員櫛田健二認為,在80和90年代,日本政府和企業投放了大量資金建立資訊系統,自然沒有動力作更新。他說:「要重新制訂法則需要政治意志。」

其次,日本老年人口眾多,他們並不是從小就接觸各式數碼產品的所謂「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世代,較難接受改變。

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教授羅蘭‧凱茨(Roland Kelts)認為,日本人使用軟碟源於日本文化中的「造物」(monozukuri)概念,重視製作實體物品的價值,也引申到製作產品的工藝和職人精神,他說:「雖然軟碟不一定是製作精美的東西,但仍然是實體產品。一件能拿在手上的東西,總比放到雲端可靠。」

也有人認為,日本人覺得採用軟碟更安全。東京都目黑區區公所原本將員工薪資資料存放在軟碟中,送往銀行處理。年前區公所決定逐步淘汰軟碟等實體儲存,公務員小野與一表示,軟碟很安全,幾乎不會破損或遺失資料。不過,2022年底,東京警方丟失了兩張軟碟,裡面貯存了38名公共房屋申請人的資料。

然而,河野太郎的數碼化工作還沒完成。他表示,不願見到日本仍廣泛使用的傳真機,希望能推廣改用電子郵件。

東京西部的星和電器店(Seiwa Electric)內,擺滿了最新型的雪櫃、洗衣機和冷氣機,一名銷售員展示了他們最暢銷的產品之一:零售價為189美元的松下傳真機。她說:「老人家喜歡它。他們可以用傳真機向農場訂購生果,並用來影印文件。」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