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日本鰻魚數量銳減 竟發現於大阪鬧市道頓堀川棲息

到過日本大阪觀光的旅客,相信都會到過熱門景點心齋橋商店街。那裡店舖食肆林立,還有道頓堀川。該條河流經大阪鬧市,即270多萬居民的生活中心。惠比壽橋的「固力果」廣告自1935年樹立,更是該區的著名地標。然而,道頓堀川污染嚴重,有人形容其水質有如「馬桶的水」。

近年有研究人員發現,道頓堀深處隱藏著一種大家熟悉的生物:2022年11月,大阪府環境農水產研究所和「每日放送」(Mainichi)合作,在道頓堀水域生物多樣性中心進行了生態調查,結果在南道頓堀川中發現11條鰻魚,長度由30公分至61公分,包括大家在日本料理店中經常吃到的日本鰻魚(又名白鰻或日本鰻鱺,學名Anguilla japonica)。

這是首次有科學研究在道頓堀川發現鰻魚。捕獲鰻魚的DNA分析顯示,牠們可能是從大阪周圍海域遷移到河流中的。

去年6月,「每日放送」的綜藝節目《Aぇ! Group》啟動了名為「道頓堀川鰻魚保護計劃」的保育項目,研究人員在道頓堀川裝置了竹製的魚籠,到10月27日,他們確認竹籠裡有一條鰻魚和一隻大閘蟹,還有大量蝦虎魚(goby)、長尾蝦、條紋蝦等物種。這些研究確認野生動物即使在最城市化的地區,也具有非凡的生存能力。

大阪府環境農水產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山本義彥表示,他希望團隊的發現能激發公眾對日常保育的興趣。他說:「我希望大眾能更了解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之間的聯繫。他們知道鰻魚和其他水生生物可能生活在當地的河流中,就會對生物多樣性和保育產生興趣。」

鰻魚已在地球存活6,000到7,000萬年,但由於污染和過度捕撈,近幾十年來,鰻魚供應急劇減少。其中日本鰻魚自2016年起,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物種。

儘管名為日本鰻魚,這種動物不僅出現在日本列島及其周邊地區,在中國沿海、朝鮮半島和菲律賓北部也有。日本鰻魚可以適應多種環境,因此足跡非常廣泛。

日本鰻魚的幼魚在海洋中孵化,魚身柔軟、透明。幼魚成長後,魚身變成黑色,遷移到河口或河上游棲息,通常在棲身處半英哩以內的地方活動。經過5到10年,鰻魚最終蛻變成厚實的銀色,並進行最後一次旅程,前往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附近的原始出生地產卵,然後就死亡。

自1970年代以來,日本的經濟繁榮導致河流建設項目大量增加,鰻魚數量一直下降。政府興建水壩,將蜿蜒的河流改造成筆直的河道,以減少洪水氾濫,結果卻破壞了鰻魚的棲息地;河水污染和燈光也進一步導致了鰻魚數量減少。

事實上,全球鰻魚捕撈量已從1969年3,600噸的高點下降到2019年的120噸。根據日本農林水產部的資料,在2021年,日本全國鰻魚供應量為6萬多噸,其中只有60噸由漁民捕撈,2萬噸為人工養殖,其餘4.2萬噸主要由中國內地和台灣入口。

從1980年代開始,日本已經大量進口鰻魚,2000年達到13.3萬公噸的高峰。其中許多是中國生產的歐洲鰻魚(European eel,學名Anguilla anguilla),但中國鰻魚近年進口量也減少,反映了中國養殖業衰退。

鰻魚的售價也反映了供應量,根據東京都中央批發市場的統計,在2009年和2010年,鰻魚價格約為為每公斤2,300日圓,到2019年已超過5,000日圓;此後五年一直維持在這水平,到2023年5月,鰻魚的平均市價已超過每公斤5,500日圓。

研究人員2021年進行的基因研究發現,鰻魚從太平洋海岸游至內陸和更北的日本海潮水中的河流中棲息,在大阪灣周圍的河口也附近發現牠們活動的線索,顯示大阪河流中存在活鰻魚,但直到山本和每日廣播電視台的調查,才證明牠們存在。

根據山本的分析,鰻魚很可能是自行從海洋遷移過來的。山本的團隊向政府建議,安裝魚梯讓魚類能夠游過湖泊和閘門等障礙物,可以更輕鬆地在海洋和河流之間來回。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