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海嘯及核災接近6年,福島第一核電廠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多次動用機械人進入反應堆內,以偵測反應堆的情況,但由於反應堆輻射量奇高,機械人亦無法運作,被迫放棄調查任務。
據估計,有關當局曾七次因機械人無法運作,無法不放棄偵查工作。二月中,一具「蝎子型」機械人進入核電廠第二號反應核的安全殼內,以拍攝周圍影像及測量輻射值,但由於現場的幅射量高達650西弗的水平,機械人的攝影機著火,無法移動,公司唯有切斷纜線,放棄機械人,任務在2小時後中止。
東京電力公司解除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裝置的項目主管增田直宏(Naohiro Masuda)承認,機械人一再無法運作,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有專家形容,清理核電廠的困難「前所未見,超乎想像」。由於至今無法掌握反應堆內部的狀況,可能需要30至40年時間才能清理核幅射。日本經濟產業省去年12月估算,福島核災總損失,包括賠償予受影響居民,恐怕約達1,890億美元(21兆日圓)。
日本2011年發生強震海嘯,導致約19,000人死亡,超過100萬棟建築物毀損,更釀成福島核災,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近16萬居民被迫撤離。據估計,福島核災反應爐恐有高達約600噸有毒燃料及其他瓦礫於爐心熔融時掉落至反應堆底部。
東京電力公司展開清理工作前,必須先查明熔融物的所在和數量。由於現場輻射量遠高於人體可以承受的水準,工程人員設計機械人, 以調查反應爐損壞情況。
這款蠍型機器人由東芝(Toshiba)公司和國際核能研究院設計,長約兩英呎,前後均配備攝影鏡頭,並配備溫度及幅射感應器,以履帶運行。機械人可承受73西弗(sieverts)的輻射值。然而,反應堆內部最近卻偵測到650西弗輻射值,導致機械人失靈。
人類只要暴露於1西弗的幅射劑量下,足以出現不適和噁心等徵狀;倘暴露於5西弗下,半數人會於1個月內喪生。10西弗的劑量則會令人在數週內喪命。高幅射會干擾或破壞機械人的電子零件及電路,令機械人無法運作。
福島第一核電廠經理內田俊二(Shunji Uchida)承認,公司方面現時對溶解的燃料棒的狀況所知「有限」。他說:「最近試行以機械人入內探測,進展亦不順利。」
不過今後的工作,仍然須借助機械人。麻省理工學院核子科學及工程教授雅各布.布翁佐爾諾(Jacopo Burngiorno)表示:「現時那些溶化了的核燃料已經附著在反應堆的安全殼上,因此需要將這些核料廢切割,放進密封的貯存箱,才可運走,這些工作都須要借助機械人。 」
在「3.11」核災中,福島核電廠四組反應堆中有三組受損。然而受損較嚴重,幅射量較高的第一號及第三號反應堆的探測工作根本尚未展開。公司原計劃先清理受損較輕微的第二號反應堆。
東京電力公司一直強調,該公司今年夏天諮詢官員後,將於2021年開始已清理已經溶化的燃料棒。然而非政府機構對此並不樂觀。
駐日本的德國綠色和平高級核能專家尚恩.布尼爾(Shaun Burnie)說:「現時仍未有解決第一號及第三號反應堆的技術方案。這個時間表,只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核能業人士提出,並非基於現實的情況。」
核能工程師田中光彥(Mitsuhiko Tanaka)認為,安倍政府淡化處理核電廠的難度,以爭取公眾支持重開國內其他的核電廠。亦有人指出,安倍提出於2021年著手清理核廢料,以便申請舉辦2020年的奧運會。
在福島的災後,近日有記者再次重訪災區,海嘯的痕跡仍然隨處可見,各處都有破壞了的建築物,現時約有為6,000工人冒著高幅射的風險在當地工作,亦再沒有穿著厚厚的防護衣物。
現時核電公司另一難題, 是貯存受幅射污染的水,數量達90萬噸,這些水現時儲於大型儲水箱。公司原本花費245億日元建築地下冰牆,但卻無法防止地下水滲入反應堆的底層。核能公司發言人岡村祐一(Yuichi Okamura)表示,現時每日約有150噸的地下水,滲入反應核底部。
布尼爾說:「移走燃料的時間表將會是很長,會超越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