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1992年10月,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並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致力於在社會和發展的各個领域促進和維護残疾人士的權利和福祉。
世界衞生組織估計,目前全球70多億人口中,近10億人身體有某種形式的殘疾,約佔總人口的15%,其中有80%居住在發展中國家。
從佛教的角度而言,在身體受到折磨時,是我們接受考驗的時刻,如能轉逆緣為道用,逆緣會成為「逆增上緣」。而有時候,菩薩更會以殘疾之相示現。星雲大師曾分享一個小故事,說明一位殘疾的小女孩,如何改變他一生對「殘缺」的看法。
小時候,他大師常見到一位小女孩,一瘸一拐地在鄉間小道上獨行。她的左右臂天生比他人短,雙腿也長短不一,走路總是踉踉蹌蹌的。
她說話也有點結巴,因此時常受到鄰居小孩嘲諷。每一次,她總是沉默不語。大師的外婆看了後,便叮囑他:「你可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欺負她。你要知道,殘缺就是美啊!」
第二天,大師再次看到這位小女孩的身影。這次,他發現到一些從前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她的面龐看起來安詳而善良;步伐雖然不穩,但充滿了堅毅。看著女孩踽踽獨行的身影,大師忽然領悟到:月亮不一定要圓滿,殘缺也是一種美。
星雲大師說,這影響了他一生對於「殘缺」的看法。1967年,他成立佛光山,將荒地化為人間淨土,後來管理全球近200個道場和團體。數十年間,大師歷經無數磨難,他認為,這些都是「殘缺中的美麗」:「世間上如果沒有層巒疊翠的山峰,高低起伏的丘陵,豈不是顯得平淡乏味?如果我們胸有目標,也無由計較路途難易,因爲沿著寬闊的林蔭大道,漫步其間,固然輕鬆自在,但是費盡千辛萬苦,攀上懸崖峭壁,撐起邈邈蒼穹,不也自有一番價值?」
後來,大師更寫了《殘缺也是美》一曲來紀念她:「我看清晨女孩挽著衣籃,堅持步伐雖然一步一拐,讓情緒撫平我,依然走的精彩,懂得滿足自然挺起肩來⋯⋯」
大師又分享,有些人因為家中有殘障人士,更容易培養菩薩的慈悲心。又例如瑞士華人聯合會會長何振威先生,一家十幾口從越南移民到瑞士,由於家中有殘障孩子,因此獲得優先移民的資格,並獲得政府的資助,讓全家十幾口得以過活。何先生跟大師說:「這個小孩是全家人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