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幼時,最高興就是下大雨,整條馬路變成一條小河,我們就在河上放小船,但是經2011年的水災後,兒時的快樂時光變成了災難,情況更越來越嚴重。」任建築師的戈差功‧沃拉康(Kotchakorn Voraakhom)從小在曼谷長大,親見城市的發展。
63歲的仲榮(Rung)住在叻拋河(Lat Phrao)畔,這是曼谷主要的河道,但由於垃圾及淤泥阻塞,是每年雨季水浸的重災區,威脅著沿岸4,000多住戶。河上滿是垃圾及居民排出的污水,她說:「那些垃圾就積在屋後面的河面上,你可以見到,更可以嗅到。」
曼谷七月至十月的雨季,水浸的情況日益嚴重,今年十月三日一場大雨,市內曼卿區(Bang Khen)一個交通交滙處水浸達20厘米,花了兩小時才能完全退却。
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帶來更多反常天氣,如更強大的旋風、極端降雨量、乾旱和洪災,造成海平面不斷上升。泰國首都曼谷比海平面只高1.5公尺,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可能有近四成面積會在10多年後被海水淹沒。
「綠色和平」泰國總監泰拉‧布卡斯里(Tara Buakamsri)更指出:「曼谷目前每年下沉一至二公分,在不久的將來也存在大規模洪災的風險,而由於毗鄰的暹羅灣海水每年上升四毫米,比全球平均還要多,曼谷其實已基本上處於海平面以下」。
2011年的季風季節氣候導致泰國發生洪災,當時曼谷多達五分之一面積被洪水淹沒,幸好當局臨時建造堤壩,商業區才免遭沒頂之災。然而,泰國其他地區就沒有那麼幸運,這場泰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最終造成800多人死亡,200萬人受災,泰國 77 個府中 65 個受到影响,洪水數個月才完全退卻。
去年十月一夜之間,整個城市水深及膝,粦鈴(Din Daeng)、億甲邁(Ekamai)以至旅遊區恰圖恰(Chatuchak)和臥佛寺(Wat Pho)等都受到波及。
曼谷横跨湄南河三角洲,臨近暹羅灣,市內運河交錯,因而被稱為東方威尼斯。但全市平均海拔只有 1至1.5 公尺,加上當地地質為黏土而非岩床,民眾非法抽取大量地下水,地面日漸沉降,曼谷市內的運河更用作排放污水之用,倘當區不積極改善市內的排水及運河系統,隨時被洪水泛濫影響。
建築師沃拉康2006年從哈佛大學取得景觀建築學學位,就回到泰國,嘗試用自己的專業解决家鄉的洪水問題。她說,曼谷的洪水部分來自上游的河水、亦是由雨水和海水上升引致。令曼谷現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蓄水池。
城市發展加速了的曼谷陸沉,摩天大樓的重量促使城市逐漸下降。原來河岸的紅樹林可作為海浪的屏障,但商營的養蝦場和其他水產養殖場大量砍除紅樹林,令靠近曼谷的海岸線被嚴重侵蝕。
曼谷排水和污水處處長納榮‧勞斯利(Narong Raungsri)亦承認,曼谷市的「弱點」,在於狹小的排水溝和高度發展的社區。
為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政府當局現正採取緊急行動,在曼谷市建設一個長達兩千六百公里的運河網絡,配備抽水站以及地下排水道,在災害發生時得以疏濬洪水。
但這些臨時修繕可能還不夠。綠色和平布卡斯里說:「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土地管理政策。」
沃拉康認為,要疏解和利用洪水,而非堵塞。她的設計公司「Landpress」為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設計了一個面積達4.4公頃的百年纪念公園,包括一個圓形劇場,一塊大草坪和一個小型博物館,去年開放使用。公園的地面是可以渗水的混凝土和草地,下雨時,水會流到地下的一個蓄水池內,旱季時,可以利用儲水灌溉樹木。
「Landprocess」正進行另一個項目,是為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建築一個類似的公園,面積約14公頃,預計明年可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