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最新出爐文化世遺:濟州海女文化,獨特之處是什麼?還有比利時的啤酒、古巴的「倫巴舞」…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8

比利時啤酒釀製協會總部大樓前竪起一個大標語牌,上面寫著:「你身邊的一切都可能是世界遺產,比如我們的啤酒文化。」,慶祝啤酒文化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16年11月底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迪斯亞貝巴,召開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委員常會,評審新一輪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會中新增了多項,其中包括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比利時「啤酒文化」、古巴「倫巴」舞蹈(Rumba)、韓國濟州的海女文化、日本的33項祭慶及德國的合作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通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將所要保護的世界遺產分成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複合遺產等大類別。又分別於1999年、2001年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下遺產納入保護項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食品及文化習俗等,以保育這些令人驚嘆及獨特的習俗。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1

以下簡介幾項較為人熟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和氣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習俗,是中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農民是依靠二十四節氣安排農業活動和日常生活, 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3

比利時啤酒文化

相傳啤酒最初是由修士們在修道院裏釀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製作與品嚐啤酒是比利時的重要遺產,不光在節慶時,平常生活也常見啤酒的蹤跡。 比利時現時有近1,500種以不同發酵方法釀製的啤酒,當地人會用啤酒烹飪、製造芝士及配搭不同的食品,該國不少釀酒廠及大學都開辦釀酒培訓班,讓啤酒文化承傳下去。

據估計,2015年,比利時人平均每人喝了71公升啤酒。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2

濟州海女漁業文化

海女是不使用潛水裝備,徒手潛水捕撈水產維生的女性漁民。海女已有幾百年歷史,更是濟州島的象徵。她們潛入海中時,僅需蛙鞋及泳鏡等簡單的裝備,挖採水中的海螺、鮑魚、章魚或海帶等海草類植物,她們每天潛入水中達100次以上,每次維時一至二分鐘,浮上水面後,把捕獲到的獵物裝進一個綁在浮標上的袋子裡。

為了祈求安全和豐收,海女下水前會舉行祈禱儀式,老一輩海女會向後輩傳授潛技術。然而, 海女因老齡化嚴重,人數不斷減少,正面臨斷層的危機。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6

日本節慶

日本各地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驅除疫症,邀請廟宇神轎繞境祝禱。這次被列入非物質世界遺產的,包括18個不同地方的33個節慶,大部分可遠溯至16世紀的江戶時代,其中最著名的祭典包括京都「衹園祭」及佐賀的「「唐津宮日祭」。

日本各地祭典常見山鉾巡遊,人們拉着山鉾,在主要街道上巡遊。各種巡遊用的花車分為「山車」和「鉾車」,山車是普通花車,鉾車是在山車上載有小屋的花車,是指神衹所乘坐的。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4

古巴「倫巴」舞蹈(Rumba)

對熱情奔放的古巴人來說,舞蹈及音樂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糅合非洲、西班牙舞蹈風格的「倫巴」舞蹈,舞者以頌唱、拍手及獨特舞步跳舞,加上強勁的鼓樂,促進舞者與觀眾的交流。「倫巴」舞蹈的特點是自由自在,不被固定規則束縛,古巴人自然地隨音樂起舞,體現自由奔放的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這種舞蹈給人「優雅、感性及歡愉」的感覺。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_7

德國合作社

「一個人做不成的事,眾人一起能做成」,是德國合作社的宗旨。1864年德國發生大飢荒,該國埃爾斯布希Weyersbusch)一位村長里希.威廉.萊弗森(Friedrich Wilhelm Raiffeisen)知道村民因收成不佳䧟入困境,於是成立了互助社,人們可以在互助社儲蓄,以較低廉的價格購買牲口及租借農具。在合作社裡,人們根據公平、團結等道德原则共同合作,共同經營,其目的是促進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萊弗森的理念得到傳承,到現在仍然很受歡迎,存在於各種領域,包括財務、農業、購買及房地產等。德國合作社及萊弗森協會主席奧特(Eckhard Ott)表示,現時國內合作社組織超過8000個,成員有2100多萬名。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