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水平如鏡、鹽山雪白:絢麗美景背後,是越南鹽農的辛勞…

天還未光,越南芽莊的林華鹽田(Hon Khoi salt fields)的工人便已起床,來到鹽田工作;他們戴著傳統的斗笠、穿者膠手套和水鞋,在一堆堆白色的鹽山和有如鏡面的鹽田間辛勤作業。

芽莊位於越南中部沿海地區的慶和省,是一個僻靜的海邊小城市。這裏的海灘綿延數里,沙質潔白,細膩,海水清澈,可以觀賞絢麗的日出,落日的餘暉,一直受到國外遊客歡迎。

然而在鹽場中,卻是鹽農辛苦工作的身影。他們通常由早上四時工作到九時,以避開正午的猛烈陽光。

採鹽是越南的傳統產業,該國擁有绵延的海岸線,氣候炎熱。全國58個省中,21個省都設有鹽場,總面積達14000公頃。除了芽莊,義安省、平順省、檳椥省等,都是食鹽的重要產區。

越南的鹽農現時仍然採用傳統方式採鹽。在南部和北部,農民會先將沙泥與海水混合,再將濕沙鋪在鹽田上,約經七天的風吹日曬,海水逐漸蒸發,水中的泥土等雜質逐漸沉澱,析出食鹽。在中部,鹽農會將海水引入鹽田,海水被蒸發後,便會留下白色晶瑩的鹽粒。

之後鹽農將從鹽田中採到的帶濕海鹽,用古老的擔杆搬到空地上堆起成鹽山,讓海水蒸發,期間要用耙子將鹽耙鬆,方便水份蒸發。

由於採鹽的作業須依賴太陽光,所以最適合的時間是在乾旱少雨的季節。一位鹽農阮光安說:「工作一點也不輕鬆,倘天氣好,我們一年約可以採鹽六個月,因此氣候變化對鹽業的影響最大。」

阮光安今年57歲,一身黝黑膚色,他從事曬鹽已超過20年,現時一般每個月可賺360美元。工人把採收的鹽賣給當地的鹽商,外銷到中國和日本等地,或用来腌製魚類、調製魚露或生產蘇打水。

氣候變化正影響越南人們的生計,近年雨季比過往更早來臨,雨量亦比較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辦公室主任德欽次仁(Dechen Tsering)說:「在越南和世界其他地方,氣候變化導致天氣變幻莫测。人們無法未雨綢繆,只能聽天由命。」

由於工作辛勞、收入低,近年不少鹽農都已轉業。在北部的南定省,十年前有90公頃的鹽場,但近年只剩下20公頃,很多人改業養魚或種菜。

現時越南每年生產約120噸鹽。2014年,越南政府聲言,計劃以15年時間將鹽業現代化,引入新科技,期望在2030年將產量增加三倍。不過人們似乎感受不到計劃的成效,芽莊的居民甚至未曾聽過有關計劃。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