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泰晤士河灘的「河上拾荒者」(mudlarks),除了在泥淖裏發掘倫敦的歷史,更為人們找到一處平靜的空間?

20年前,莉拉∙梅克勒姆(Lara Maiklem)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等候一位朋友。當時正值水退,莉拉走下河邊的木梯爬下淺灘,在泥灘上發現了一支陶製煙斗。她當時心生好奇,但她將這次經歷發展成一項興趣──「河上拾荒」(mudlarking)。

現時,每日當泰晤士河水退,莉拉∙梅克勒姆就會走到羅瑟希德(Rotherhithe)區的河邊,找尋新的寶藏。除了莉拉,英國還有為數不少的「河上拾荒者」者,他們在河的沿岸各處,尋找埋在淺灘上的文物。

「河上拾荒者」從泥土中挖出各種各樣令人興奮的物品,由於倫敦於公元50年由羅馬人建成,因此這裡埋藏了不少2000年前的羅馬文物,此外還有中世紀的遺物,以至史前的犀牛和鯊魚遺骨。

泰晤士河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山(Cotswolds Hills),全長346公里,流經倫敦和10多個沿河城市。泰晤士河受潮汐影响,一天漲潮退潮各兩次,水位相差最多達7公尺。據悉,在18世紀和19世紀時,已有窮等人家的孩子在河岸拾荒,尋找一些值錢的東西轉售,例如釘子或煤塊等。

要在泰晤士河拾荒,須向倫敦港口事務管理局(Port of London Authority)申請許可證,許可證容許人們在低窪地帶或泥淖上刮或掘不深於7公分(約3英吋)的深度。資深的拾荒者可被獲邀加入「泰晤士拾荒協會」(Society of Thames Mudlarks),會員可以獲得特別許可證,可以掘到1.2公尺(約4英呎)的深度。

大英博物館和威爾士阿姆格達·西姆魯(Amgueddfa Cymru)國家博物館共同營運了一個「簡便古物計劃」(Portable Antiquities Scheme)。根據法律,人們若找到可能超過300年或有考古價值的物品,就須向「簡便古物計劃」申報。但在大多數情况下,人們會自行保留自己發現的東西。

經驗豐富的積遜∙桑迪(Jason Sandy)是一位建築師,他說,每一次到河灘都會遇上新的驚喜。他說:「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發現什麼。」早期桑迪的發現之一,是一枚2000年歷史的羅馬時代的骨雕髮夾,現在是倫敦博物館的永久收藏。桑迪還向萊斯特的遊客中心和博物館捐贈了與理查三世(Richard III)有關的胸針。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充滿壓力,有「河上拾荒者」認為,在專注這項活動令人放鬆,得到内心的平靜。

莉拉∙梅克勒姆說:「掘泥拾荒是一個寶貴的提醒,提醒我們要找到平靜,這更是一個自我的治療的方法,當我拾荒時,我變成一個更加友好和快樂的人。當我離開河灘時煩惱也隨之而去,這比尋到什麼寶物更有價值。」

在新冠狀肺炎疫情下,倫敦在2020年首次實行封城,像將泰晤士河停擺。梅克勒姆說:「它將回到2000年前船隻停駛的自然狀態。」

在泰晤士河拾荒,讓一些倫敦市民避開封城下沉悶生活,提供一扇回望過去的窗戶。去年,倫敦港口管理局共發出了1,500張許可證,比前一年的1,000張大幅增加,更是2018年的兩倍。

有5年拾荒經驗的袓(Joe Allen)在倫敦市中心上班,這個興趣讓他暫緩城市的急速步伐,從另一角度看這個地方。「在你上方10呎,是煩躁煩囂的街道;但在河岸,卻只有五、六個人,讓你有時光倒流的感覺,回到這些建築物還未建成時的老倫敦。」

袓開立了一個網上社群,讓拾荒者分享發現的相片,他發覺拾荒的網上討論區和群組增長了,特別是來自荷蘭和美國的。失聰的米高(Michael Knap)從2020年3月開始加入「拾荒」行列,他說,網上群組令他與社群建立聯繫,他說:「在河岸時,潮水急速讓人難以慢慢談話。」

莉拉∙梅克勒姆認為,這一項餘暇活動令人在不確定的時間重拾希望。她說:「大家都經歷了較壞的時日,人類的情況也似乎沒有改變。埋藏在泥淖裏的物品,可引證了我們如何度過這些難關。」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