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獨立媒體NPR 選出2024年撼動人心新聞圖片

2024年在紛擾之中完結,中東地區和烏克蘭的戰火未熄,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影響持續惡化。不論是矚目事件,抑或曠日持久而被淡忘的狀況,新聞攝影師都堅守崗位,用鏡頭做見證。獨立媒體NPR編輯部選出2024年動人的新聞圖片回顧,以下是其中幾個新聞故事。

在哥倫比亞,3月9日是傳統節日Manacillos Festival。這一天,尤魯曼圭河(Yurumangui River)上游區域的非洲裔民眾會載歌載舞,慶祝三日三夜,感恩這道神聖的河流孕育無數生命。不過,近年愈益頻繁的採金活動正破壞河流生態環境,亦激發起礦業公司和居民之間的衝突。在布埃納文圖拉的Juntas鎮,18歲的Camilo Garcia是參與慶典的舞者。她身穿蕉葉和茅草做的服飾,從家中準備外出獻舞。她說:「穿上傳統服飾,讓我感到喜悅和有成就感,因為它代表著我和祖母的深厚連結,我以承傳她的舞藝為榮。」(攝影:Nathalia Angarita for NPR)

在30年前的4月7日,是盧旺達種族屠殺爆發之時。當年15歲的Rachel Mukantabana憶述,在百天屠殺開始的第二天,她隨家人逃亡,最初躲在教堂和學校,然後轉至沼澤區,大家以為比較安全。不料,三星期後的一天,幾百名軍人和胡圖族武裝分子找到沼澤來,並展開殺戳。Mukantabana的妹妹被人用長矛刺死,而她則遭捕捉。

Mukantabana不想死,訛稱自己是胡圖族人,軍人信以為真,用鎚子敲打她的腿後放走了她。Mukantabana逃回沼澤,每天看著胡圖族人來殺人,直至5月,叛軍把她救出,惶恐的日子才告一段落。大屠殺中有近100萬人喪命,絕大部分為圖西族人。她的母親、四位兄弟姊妹和五十多位家族成員都在屠殺中遇難。

今天,Mukantabana住在「和解村」,與當年的屠殺倖存者和殺人者為鄰。

民望甚高的盧旺達總統Paul Kagame主張種族融和,在他領導下,政府立法禁止種族區分的言論。國民的身份證上不再註明種族。政府甚至有官方的「和解溫度計」,衡量人民和睦共處的程度。據當局發放的最新數據(2020年),盧旺達的種族和解度高達94.7%。(攝影: Jacques Nkinzingabo for NPR)

還有半年才足16歲的羅亞(Noor Assi)一家住在約旦河西岸以色列佔領區的Qarawat Bani Hassan村莊。他的父親幾個月前在以色列人的武裝襲擊中被槍擊身亡。

羅亞向記者說:「我的童年完了,被迫長大。我要繼承爸爸的衣缽,當木匠。五兄弟姊妹的生活都由我扛起。」他在父親離世後輟學,全職在家中的木工工場工作,有時候一天工作長達13小時。他說很羨慕其他同齡的人可以去玩。

目前約有五50萬以色列人居住於約旦河西岸,國際社會視他們為非法佔領。聯合國公佈,去年有700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戰火中被極端猶太定居者或以色列軍隊殺害,包括羅亞的父親。(攝影:Ayman Oghanna for NPR)

隨著去年12月阿薩德政權垮台,數以千計的叙利亞孩子與家人在荒蕪的庇護營地居住了八至十年後,終於可以回家。可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錢坐車回家,亦不確定自己的房子是否仍在。

在位處叙利亞東南部沙漠、靠近約旦邊境的Rukban營地裡,住的都是2014年逃離伊斯蘭國(ISIS)的叙利亞人。當中有許多士兵和反叙利亞政府的Syrian Free Army forces成員。由於交通隔絕,營地的資源非常緊絀,日常運作主要依靠30哩以外的美軍營地資助。

約旦在2016年有六名士兵遭ISIS殺害後開始封鎖邊境,而叙利亞政府亦一直控制道路交通,並在沙漠佈滿地雷,令叙利亞平民被困境內。

NPR記者去年走訪距離大馬士革五小時車程的Rukban營地,親眼目睹營地如何匱乏。食用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供應,由約旦泵過來;大部分家庭每天只能吃一至兩餐,食糧是乾麵包、豆和大米;嬰兒用膠袋替代尿片。(攝影:Manu Brabo for NPR)

Ilia Reyes是聖佩德羅德阿塔卡(San Pedro de Atacama)的老師。她用一度失傳的原住民語言Ckunsa創作簡單歌曲,教小朋友唱歌認顏色和學數字。Ckunsa是南美洲阿他加馬沙漠Lickanantay民族的方言,有超過11,000 年歷史,曾於 1950年代被視為「滅絕」。Aymani是Lickanantay原住民,年過半百,每天都在說Ckunsa語。她說當地人在祭神、舉行儀式和縫紉時會用Ckunsa語,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則會夾雜西班牙語。

在學校教Ckunsa 語的老師Tomás Vilca興奮地說:「我們每天都在重新發現字詞和概念。」他和其他教師從民謠和古文中找到1,500多個Ckunsa 詞語,但涵義未明。他深信如果任由傳統和習俗消失,下一代對沙漠的認識和理解就會愈來愈薄弱。

智利政府肯定文化多元的重要性,於2018年與國內十個原住民社群的代表會晤,合作制訂「祖先語言及文化」課程,並於2020年起將課程引入學校,6至11年級的原住民學生可選修。

全世界有超過7,000種語言,其中1,500種正瀕臨消失。在2021年,世界上僅存會說Yagan語的Cristina Calderón在南美洲最南端偏遠山區的家鄉離世,Yagan語告消失。(攝影:Cristóbal Olivares for NPR)

Odesa是烏克蘭最大的沿海城市,雖然俄烏戰事未見有完結的跡象,城中的高級酒店和娛樂設施陸續重開。一家療養中心開辦的水療班反應相當熱烈,參加者不單為求健身,還嚮往正常和愉悅的片刻。(攝影:YuClaire Harbage for NPR)

烏克蘭西部偏遠地區,古時是外喀爾巴阡(Transcarpathia),為東歐的文化鎮地。這地區遠離俄烏戰火,但當地人正為捍衛烏克蘭多個民族的傳統歷史文化、習俗和尊嚴而戰。

在Krasnoillya山谷有一座小小的木建築博物館,烏克蘭高地胡楚爾(Hutsul)族的劇團在這裡定期演出。胡楚民族戲劇在二次大戰後漸漸式微,但有心人一直在努力保育。俄烏戰事爆發後,博物館變得淡靜,劇團每星期只有一場演出。博物館館長兼劇團成員Roman Sinitovych卻相信胡楚爾戲劇不會失傳。

他曾經到前線當保衛隊成員,回鄉後轉為演員。很多人問他:「人民在戰亂中生活艱難,為何劇團還在演戲?」Roman說:「我們需要戲劇,那是團結和維繫我們的東西。人民總要從過去中學習,在戰事中,大家更加關心文化身份認同。」

劇團成員在綵排後,一起喝傳統的南薑酒,大家為聚頭、友誼和愛而舉杯。

(攝影:Claire Harbage for NPR)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