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畫諸世間的工畫師

JessicaKwok_pic (1)

 

 

我在大學主修哲學,所以有機會認識到各種看世界的方式,這些觀點與主流價值觀截然不同,給我本來的價值觀帶來一浪又一浪的衝擊。原來,同一片風景,站在遠處丶近處丶高處和低處看,攝進眼睛的景色都不一樣,看這個世界的方式有千千萬萬種,不同的視者,品味到不同的人間煙火。

 

曾經有一位懷疑自己有情緒病、希望以哲學理念緩解困擾的朋友跟我說,她曾讀過奧修(一位印度的靈修大師)的書,書中教授一些靜心的方法,讓讀者想像自己是一個觀察者,以第三者的角度旁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在眼前呈現的影像丶傳到耳朵裏的聲音丶嗅到的氣息……都與自己無關,你就像一個買了票進戲院看戲的觀眾一樣。她說:「你說,這樣想,人生是不是快樂很多呢?」這種觀事物的方式,我還是頭一遭聽見,不過,論新奇有趣的程度,這還及不上我在哲學課上接觸到的「缸中之腦」的設想。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自己所看見的丶聽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例如,我所感受到夏日溫暖的風丶熾熱的陽光和汽車駛過路面的聲音都真實存在。然而,一個名為「缸中之腦」的假想,提出這一切都是虛假的,「我」只不過是一個腦袋——一個與電腦連接在一起的腦袋,一切的體驗都是電腦製造的幻像。科學家在電腦上按一個鍵,我就感受到風和陽光了。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或許,我們都在集體造一場大夢,卻無法從夢中清醒過來,誤以為一切都是真實的,誰知道呢?

 

提到影響深遠的世界觀,自然少不了佛教。佛教認為世上的事物都是因緣(條件)而生的,就如陽光浴的體驗,是許多條件的集合體。要不是今天天氣晴朗,也沒有遮擋陽光的障礙物,而我的肌膚尚有知覺……等等條件,我也就不會有這個體驗。去除一切的條件之後,也就沒有陽光灑在髮膚上的經歷了。同樣道理,「我」的存在也是因緣而生的,拿去了色丶受丶想丶行丶識這「五蘊」,即肉身丶感受丶概念丶意志和認知主體後,也就沒有「我」了,故曰「無我」。由於世上的因緣變幻不定,所有現象都是無常的,佛教稱這種看事物的方式為「正見」,協助人解除執著。

 

見識了種種偏離常識的哲學論點,也就不那麼依戀自己固有看事物的方式。何不跳出固有的思想框架,重新體驗和欣賞生活? 同樣是吃頓晚餐,懷著種種雜念用餐,與去除一切雜亂的思想,靜心品嚐一碗飯的香氣,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同一種經歷,落到不一樣的心田裏,會開出不同的果實。《華嚴經》有云: 「心如工畫師」,人就像是一個藝術家,給心境繪製不同的畫。人生有許多事情難以掌握,但是心念,還是在掌控範圍之內的,選擇在心田塗上一道彩虹,還是播種仇恨,就繫於藝術家的一念。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