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看得到聲音、嚐得到形狀 是跨感官的「聯覺」現象?

20世紀初,包浩斯派主義藝術先驅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次欣賞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時,產生了不同尋常的視覺反應。

時年30歲的康丁斯基那一刻深深感動,於是選擇放棄律師工作,前往著名的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繪畫。他在1911年出版的《藝術中的靈性》(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時:「我看見心內的不同色彩,在我眼前呈現。」

康丁斯基所述的並沒有誇張,可能是聯覺(Synesthesia,或譯通感或聯感)的腦神經現象。當人受到某種感官剌激,會觸發其他感覺,例如看到某個字母就會同時看到某種顏色,或者看見某種顏色時就會同時聽見某種聲音。擁有這類能力的人,通常被稱為「聯覺者」(Synesthetes)。

康丁斯基的畫作。

不但康丁斯基,像荷蘭著名畫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等不少藝術家都以作品富有色彩活力和表現力而聞名。很多藝術史學家認為梵高具「色覺」(auditory-tactile synesthesia)的聯覺。1885年梵高學習鋼琴時曾表示,每個音符都帶有不同的颜色。但遺憾的是,梵高的鋼琴老認為他精神錯亂,他被迫放棄學玲琴。

現代流行音樂創作歌手比利‧祖(Billy Joel)、史提夫‧溫達(Stevie Wonder)、已故爵士樂鋼琴手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和樂壇天后女神卡卡(Lady Gaga),都承認有不同程度的聯覺。

「聯覺」一詞源自古希臘語,意思是「混合的感官」,就是一種感官刺激會自動引發另一種感官經驗,最常見的聯覺就是「字母-顏色聯覺」(grapheme-color synesthesia)。很多人會覺得不同的英文字母有不同顏色。一般來說,聯覺大部分是單向的,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字母會讓人看見顏色,但是顏色並不會讓人看見字母。

1880年,英國科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在《自然》(Nature)期刊上首度發表聯覺現象的研究一他發現有些人在看到顏色時有與眾不同的經驗,在他們看來,用黑色墨水打印出來的數字5看起來是綠色的,2看起來是紅色的。此外,音符也有顏色。

然而,有科學家認為聯覺源自童年時期的記憶或聯想。1980年代,美國神經學家理查德‧西託威克(Richard Cytowic)撰寫的《嚐出形狀味道的人》(The Man Who Tasted Shapes),講述跟一位鄰居米高用餐時,米高形容他所煮雞翼是「圓」的,而不是尖的,因而察覺確有聯覺這個現象。

近年越來越多科學家研究聯覺能力,證實聯覺是真實的感官經驗。西託威克估計,擁有聯覺的人約佔成年人口的5%。

西班牙格林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實驗心理學系(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教授胡安‧盧皮亞涅斯(Juan Lupianez)解釋說:「認知是一種主觀的體驗,人人不同,大家雖然都認同英文字母『A』是什麼形狀、哪種顏色是紅色或何謂一輛車,但各人的真實感受大有分別。」

美國樂壇天后Lady Gaga。

盧皮亞涅斯說,人類與生驅來都有某程度的聯覺,但時間一久,我們開始用不同腦區處理不同的訊息。大腦中各個腦區負責不同認知功能,位於後腦勺的枕葉處理視覺資訊,位於兩耳內側的顳葉處理聽覺資訊,位於前額的額葉則負責行為決策。每一個人在幼兒時期都有聯覺,只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大腦逐漸修整了各腦區之間的神經連結,因此聯覺在人類長大後才會逐漸消失。

聯覺有別於幻覺,也不是超越正常的現象,盧皮亞涅斯解釋說, 向聯覺的展示一塊調色板,有聯覺的人總能分辨出某種顏色。此外,一般人對某個字母的聯覺可能每天不同,但有聯覺的人通常會一樣。

聯覺似乎也有實用價值,例如商品行銷。有研究表示,在做產品命名、商標和包裝設計時,如果商品的特質、商標或包裝能和大眾的視覺感受一致,消費者會更樂於選購這些商品。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