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大量垃圾流入大海,不僅造成嚴重的生態污染,還改變海洋生物的生活型態。
一組巴西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員上月在國際學術期刊《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發表了一篇研究指出,生活在深海裡的章魚(或稱八爪魚),會在人們在海中丟棄棲息和產卵,包括破舊的玻璃瓶、塑料杯、生鏽的罐頭或瓷器茶壼等。
該組研究人員從社交媒體和相片庫中蒐集了各地潛水愛好者所拍攝的海生物照片和錄影片段,和一些是由海洋生物學家和海洋研究機構提供的資料,在徵得原作者同意下,加以整理和分析。結果搜集到261張各類照片和影片,顯示24種章魚如何「循環再用」這些人類的廢物。
這次研究的導師、巴西南大河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教授瑪依拉∙普羅埃蒂(Maira Proietti)說:「這些從深海搜集得的資料非常有趣,顯示這些生物如何與廢物互動。」
這些圖片顯示,章魚最常見是在一些廢棄的物件內棲身,例如藏身在瓶子內,而玻璃瓶是最常見的,其次是塑膠和金屬罐。研究人員又發現,章魚還會利用一些較細小的廢物,如金屬和塑膠的瓶蓋、玻璃和塑膠碎塊、金屬匙和椰子殼等作為偽裝,也有利用較大的物品如空罐、膠袋和以至破爛的滑浪板等遮蔽在石間巢穴。
其中較特別的是,科學家觀察到一條椰子章魚(coconut octopus)將上半身藏在一個塑膠物件內,只用兩條觸手,像「踩高蹺」一樣行走,以避過其他捕食者。一般情況下,章魚只會藏身在貝殼內行走的。
普羅埃蒂認為,這種現象一方面顯示了章魚這種頭足類(cephalopods)生物的智慧和適應能力,但另一方面卻反映了海裡已沒有貝殼供章魚棲身,這並非好事。
在不少情況下,章魚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已受到海洋垃圾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在一些地區,旅客採集大量海上的貝殼,令章魚無處棲身,為求生存,被迫要適應環境。
普羅埃蒂又認為,章魚這些行為更可能會傷害到自己,例如破爛罐瓶的邊緣可能會割傷章魚,另外舊汽車電池可能會釋出有毒物質。
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和章魚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8億年前,比人類和貓的共同祖先古老得多。但是章魚神經系統極發達,牠們每條觸手都有大量的神經元,章魚觸手的自我意識、認知和偽裝能力,比人類或其他動物的條件反射更精密、複雜。
在實驗室和水族館裏可以看到章魚會開罐頭,會猜謎,會用工具逃跑,會偷偷溜出水缸轉悠一圈再爬回去,然後把蓋子蓋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