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紐約兩尊雕像相遇,引發近年公共藝術最大爭議。女孩和奔牛分別代表甚麼?

紐約有兩尊銅像相遇,引發連場文化論爭,當初代表積極、樂觀、力量的華爾街「奔牛」遇上了「無畏的女孩」,變成了負面的力量的象徵。

1987年紐約股市暴跌,義大利藝術家阿圖羅.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創作了一件名為「華爾街奔牛」(Charging Bull)的雕像。 1989年聖誕節前,莫迪卡在半夜用貨車把這尊重3.5噸的銅牛放在紐約股票交易所前的聖誕樹下。當時紐約市警方以未經許可為由,要搬走銅牛,但這決定招致很多人抗議。市政府官員最終允許銅牛留下。這藝術品自此成為紐約市地標之一,深受遊客歡迎。

今年3月7日,藝術家克莉絲汀.威絲巴爾(Kristen Visbal)將另一件名「無畏的女孩」的塑像擺放在華爾街銅牛的對面。小女孩昂著頭、手插著腰,直視著銅牛。腳邊的簡介寫着「認識女性領導的力量,她會帶來改變。」

這個高1.3公尺的銅像由紐約市的投資集團「道富環球顧問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贊助,慶祝國際婦女節之餘,亦宣傳旗下一隻名為「SHE」的指數基金,同時呼籲業界,接納女性擔任管理工作。

道富集團的安妮.麥克纳利(Anne McNally)表示:「無畏的女孩」讓人們關注到華爾街的高層管理人員女性很少,在財務領域工作的女性的工資較低,希望能改變現狀。

集團原本申請將銅像擺放五日,但市政府官員認為雕像是女權的象徵,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决定把女孩像在銅牛前面放置到2018年2月底。亦有民眾在網上聯署要求永久擺放在該處。

「華爾街奔牛」的作者莫迪卡4月12日出席一個記者會時,十分痛苦地表示,他當年自掏腰包25,000美元創作的「華爾街奔牛」,是要傳遞「世界自由、和平、力量和愛。」的信息,最近因為出現了「無畏的女孩」像,銅牛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負面象徵。

他指摘這個小女孩銅像只是道富集團及紐約的麥肯廣告集團的「公關手段」。

莫迪卡的代表律師西格爾認為,把「無畏的女孩」擺放在「華爾街奔牛」對面,破壞了雕像的完整性,也改變了「華爾街奔牛」的含義,它突然不再具有積極和樂觀的意義,而是變成了負面力量和一種威脅的象徵。

西格爾指摘這個做法已經違反了銅牛作者的版權和商標法,也違反了1990年美國的《視覺藝術家權利法案》。該法案確認了視覺藝術家免於任何被有意歪曲、肢解或修改的權利。

紐約市長白思豪在「Tweet」貼文表示:「正因為有些男人不喜歡女人佔用空間,我們才需要無畏的女孩。…假若奔牛銅像冒犯了誰,我們也不會因此移動銅牛,所以無畏女孩也可以留在原地。」

白思豪更表示,他意識到有人把銅牛比喻是華爾街的強權,而女孩則代表挺身而出對抗不公的時代女性。他奉勸莫迪卡應該意識到時代的變化,人們希望看到的是能夠代表他們生活和現實的事物。白思豪更警告,如果莫迪卡入禀法庭企圖移走女孩雕像的話,市政府將不惜對簿公堂,捍衞「無畏的小女孩」的權益。

這兩尊雕像也引發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莫迪卡抱怨的理由不成立。但也有人說,「無畏的女孩」像確實改變了銅牛的本義,就好像「為歌曲加入了不同的合唱部分」一樣。

來自密蘇里的亞當‧貝爾肯伯一家最近來到紐約,這天他帶同11歳的女兒來到。他說:「看這小女孩向銅牛『挑機』,很酷吧!」

在紐約布克林區居住的沙萊‧穆罕默德也走來看看。她說:「我覺得這個銅像意義重大。代表了女性平等待遇。」她說:「現在是2017年了,我們在職場上仍未獲得平等的薪酬。」

與她同行的珍妮亞則對莫迪卡表示同情,她說:「當兩個雕像並列時,銅牛不再象徵力量,而更像一個屏障或障礙物。不過我認為現在是21世紀了,時代變了,事物也應改變。」

「無畏的女孩」的作者威絲巴爾說:「這個雕像絕不是意味對立的。」她曾兩次致電聯絡莫迪卡不果。她說:「這個作品,還是留待紐約的市民和公眾去判斷吧!」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