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還記得2008年的奧運及2009年中國建國六十周年的閱兵儀式期間,首都北京天朗氣清,萬里無雲。這些現象不盡是天公造美,而是當局下令鄰近各省停產,減少空氣污染,更以人工預先降雨,讓這些重要活動舉行期間不會再下雨。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以飛機將乾冰或碘化銀噴射到雲裏,讓天空中的水份積聚到碘化銀微粒上,當水粒子達到一定重量,便下降成雨。由於地球氣候變化,不少地區變得炎熱及乾燥,人類可以採用人工降雨,增加雨量。現時全世界有超過五十個國家,有進行類似天氣改造計畫。
有科學家正研究更大規模的天氣改造計劃,稱為氣候工程(Climate Engineering)或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以對抗全球性氣候變遷。氣候工程是以科技抵消因溫室氣體引起的地球暖化。目前科學家建議的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Carbon Dioxide Removal,簡稱CDR),二是太陽光輻射管理(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 簡稱 SRM),即以科技減少幅射所帶來的熱量。
移除二氧化碳含量(CDR),是收集及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亦即直接減低引致溫室效應和海洋酸化的罪魁禍首。辦法是種植樹木及農作物,讓植物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當植物成長後,將其中的生物質(biomass)轉化成能源,再將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貯存在地底。
此外,有科學家提出,將溶解性的鐵質漿狀物投灑到海洋中,以增加海水的養份,刺激海洋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生長,以攝取更多的二氧化碳,及增加海水的含氧量。
太陽光輻射管理技術,是要減少太陽光輻射所帶來的熱量,其原理也很簡單,就是要把一部分太陽光反射掉,讓地球少受點熱輻射。辦法包括利用飛機在高空平流層噴灑懸浮微粒(aerosols),以阻擋陽光輻射,讓地球降溫,或將海水轉化成微細的水珠,噴入海洋上空雲層,增加雲層反射陽光的能力,避免地球吸收過多熱等,亦有人建議將大型鏡發射上地球軌道,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去。
有人認為,要達到2015年12月巴黎峰會議定的減排標準,氣候工程無可避免。「卡內基氣候地球工程治理計畫」(Carnegie Climate Geoengineering Governance Initiative)主任、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副秘書長帕茲托說,「事實就是,就算大家能達到減排目標,我們還是可能需要更多工具來對抗暖化」。
現時科學家的兩項氣候工程,原理並不是非常複雜,但實行起來卻不容易。對地球氣候及生態的干擾更不容忽視。
首先,這些工程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實施,才能顯著影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另一方面,這樣做卻會影響生態,例如某區域可促進藻類生長,但因該區域藻類大量生長後消耗其他營養元素,也抑制其他地區的藻類生長。
至於管理太陽光幅射的氣候工程計畫,有學者形容將數十億微粒投放至平流層有如火山噴發。即使這個方法讓地球溫度下降攝氏一度或兩度,也可能在無意間嚴重擾亂降雨模式。
若減少太陽光線照射,會減少地球水份的蒸發,反而令雨量減少,導致一些國家出現旱災,出現國際間的衝突。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研究員烏麗珂.尼美亞(Ulrike Niemeier)說:「我最擔心是影響國際關係。這樣會造成爭議,甚至戰爭。」
德國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生態及可持續發展部門主管莉莉.富爾(Lili Fuhr)更認為,人們應避免、亦可避免發展氣候工程,反而應利用現有科技調適氣候變遷,例如取諦化石燃料、減少耗用能源及資源,保護天然生態及森林。
即使從事氣候工程研究的學者亦擔心他們的工作會被污染製造者利用為藉口。哈佛大學的地球工程專家大衞.基夫說:「我和其他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的其中一個最大憂慮,是有人會認為『地球工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我們不用再擔心碳排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