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噹、叮叮噹,相傳於聖誕前夕拉著雪車,載著聖誕老人到處傳播佳音的馴鹿,現實世界中正面臨生存的危機。
全球暖化,正嚴重影響到在北極馴鹿的生存條件。有研究指出,馴鹿的整體數量大幅下降,部分地區的馴鹿數量雖然未有下降,但覓食困難,馴鹿的體重比過往細小。
英國生態學會(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哈頓研究所(James Hutton Institute)團隊發表最新的研究發現,位於挪威北極圈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的成年馴鹿平均體重,在過去16年下跌了12%,平均體重由1994年的55公斤,下降至2010年的48公斤。
研究所負責人史提夫.阿爾邦(Steve Albion)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北極去年的地面氣溫比上世紀上升了攝氏2.8度,溫度上升在夏季時對馴鹿有利,但冬季時牠們的生活會變得艱苦,增加了死亡的風險。
在冬季,馴鹿主要依靠挖掘雪下的地衣,然後進食地衣上的植物維生,但氣溫上升令降雨量增加,雨水遇上冷空氣結成厚厚的冰層,令馴鹿無法掘破冰層獲得食物而捱餓,因而影響幼鹿的生長,更因此變瘦。
夏季情況則不同,和暖的天氣令植物生長較茂盛,能提供較充裕食物,有利母鹿健康並繁殖下一代。從1990年代至今,馴鹿群的數量由800頭增至1,400頭, 但馴鹿數量增加,增加覓食的難度,生存的競爭更加激烈,導致馴鹿平均體重下降。
阿爾邦指先前研究顯示若成年馴鹿體重在4月時低於50公斤,數量會減少,潛在影響十分大。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12月12日的會議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則指出,在俄羅斯偏遠北部的泰梅爾半島(Taimyr Peninsula)上的馴鹿數量,由2000年高峰廿金月的一百萬頭,減至近年約60萬頭。他補充,其他地區的馴鹿數字亦同樣下降。
撰寫研究報告的美國北愛荷華大學地理學家安德烈.彼得羅夫(Andrey Petrov)表示,「地球上的馴鹿整體數量正急速下降。」彼得羅夫用衞星影象,對照北極地區馴鹿在春、夏及冬季的移動情況,發現由於該地區夏季變得潮濕溫暖,蚊子大量繁殖,馴鹿要向更偏遠的北方遷徒,初生馴鹿因長途遷徒而夭折。
此外,由於河冰較早溶解,河面變得更寛闊,馴鹿游過河面時容易遇險,相信亦是馴鹿數字下降的其中一個原因。
彼得羅夫認為,泰梅爾半島上的馴鹿佔全球總數24%,對物種多元性至為重要。因為牠們是北極食物鏈的一環,沒有了牠們,很多動物的生存都會出現問題。此外,數以千計住民亦依靠馴鹿維持生計。
過去十年,馴鹿數量一直受到氣候變暖而減少,估計2006年,西伯利亞約有2萬頭馴鹿因飢餓至死,今年較早發表的另一研究顯示,西伯利亞的亞瑪爾(Yamal)半島於2013年至2014年冬天,有6萬多隻馴鹿因降雨增加而餓死。
此外,今年夏天亞馬爾半島出現的融冰,受到含有病菌的動物屍體的影響,導致炭疽病爆發,逾2,300頭馴鹿因炭疽病死亡。俄羅斯專家表示,全球變暖導致當地温度升高,使得含有病菌屍體的土層解凍,炭疽桿菌的孢子從土壤中釋放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