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能記錄服藥資料和身體狀况的「數碼藥丸」即將推出。新科技能真正幫助病患者嗎?病人的私密醫療資料能確保安全嗎?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十一月批准一種「數碼藥丸」上市。言種藥物內置有感測器,以協助醫生監察病人服用藥物的狀況,包括有否定時服藥、何時服藥等資料。

有人形容,新科技就像容許一個監控者進入體內,雖然有其醫療效用,但也可能會引發侵犯隱私權與病人意願的爭議。亦有人質疑,那些無意服藥的病人,根本不會「自願」接受監察。尤其精神病患者比較傾向諱疾忌醫,而且往往對隱私問題相當敏感,目前還很難預測他們對這種「大阿哥」藥物的接受程度。

病人未有遵照醫生處方服藥,一直是醫學界的大問題。2014年一項研究指出,美國20%至30%的醫療開支因病人未有按醫生處方服藥而花掉,再加上因未有服藥令病情加劇,須要額外醫療及入住醫院的開支,有估計每年達一千億美元。

最近獲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藥名為「Abilify MyCite」,是將日本大塚製藥(Otsuka)出產的精神分裂症、躁鬱症與憂鬱症的藥物「安立復」(Abilify)「數碼化」,加入美國「Proteus Digital Health」公司研發的感測器而成。

感測器小於沙粒,由食物中常有的銅、鎂與矽等物料製造。當病人吞服「Abilify MyCite」及進入胃部後,內置的感測器接觸胃液後會自行啟動,將電子信息傳送到貼在病人左胸的特製藍牙貼布。這片貼布將訊息將加上日期、時間、服用的劑量,病人的脈搏及活動狀態,亦甚至是記錄病人的情緒、休息時間等訊息的信息,傳送至病人手機的應用程式。

整組訊息可以上傳到網路資料庫,讓獲得病人授權的醫生與最多4名親友查詢。由於感測器的物料可以被人體消化,最終經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

「Abilify MyCite」計劃明年推出市場。病人在服用「Abilify MyCite」之前要先簽署同意書,之後如果反悔,可以利用手機程式停止上傳訊息。

「Proteus Digital Health」公司主席兼總裁安德魯.湯遜(Andrew Thompson)說:「隨著這項技術獲得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批准,大冢公司可以協助精神病人與醫護團隊合作,以新方法設定自己的醫療方案。」

醫學界預計,除了精神病患,今後可以研發應用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愛滋病、糖尿病的數碼藥丸。手術後服用止痛藥的病患者及參加新藥臨床試驗的病者也適合採用。

現時生物醫學界已研製了多種可被人體消化的醫療設備,包括可以拍攝體內照片的藥囊,佛羅里達州的「etectRx」公司亦研製了另一件可以被人體消化的感應器「ID-Cap」,並已在鴉片類、治療愛滋病等藥物配方中作臨床試驗,亦有公司開發了可以確定病人有否將藥丸放在舌頭及吞服的監察儀。

湯遜說:「我想二十到三十年後,這種科技是有可能應用到每一種藥物。」

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導師艾米特.薩帕特瓦里(Ameet Sarpatwari)認為數碼藥丸在這方面大有可為,對願意服藥但經常忘記的高齡病人尤其大有幫助。不過他也認為倘不當使用,會造成醫生與病人之間的矛盾。

首先是涉及到有關病人隱私的爭議:病人否接受外來的監控介入?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倫理學教授亞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更提出,這些科技是否安全?會不會有黑客盜用人們的醫療資料加以勒索?

有醫學界則認為,長者及其家人或許會樂於採用這些藥丸,但偏執型或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否接受這種新科技,就很成疑問。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料的保羅.阿佩爾巴姆(Paul Appelbaum)說:「大部分這類病人不願服藥,是因為不喜歡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或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這些病患,有些病人更是懷疑醫生或醫生有否其他意圖。」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傑夫.利百曼(Jeffrey Lieberman)更說:「將這種藥物處方給患有精神障礙,包括有妄想症的人,是否很諷刺?」他補充說:「這些藥物可以減少病人復發或不必要的入院嗎?又可以改善他們的就業及社交生活嗎?」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