歴來各種文化都對臨終的夢境或幻象十分好奇,甚至賦予某些神聖的意義。《紐約時報》較早前一篇專題報道引述研究人員指出,了解這些夢境有助醫護人員更加明白病者的需要,讓臨終病人安然離世。
一個深秋的晚上,84歲的勞西安 · 梅傑斯坐在廚房的桌子旁,他的妻子簡妮陪在他的身邊,聽他講述最近造的一個夢。
梅傑斯患有末期膀胱癌及腎衰竭併發疾。雖然說話有點含糊,仍顯得思維敏捷。他說,夢見自己與好朋友卡門一同駕車出遊,三個兒子還是十幾歲的樣子,在後座上又笑又鬧。
「我們沿着柯林頓街向前,…我們在找大峽谷。」梅傑斯一面說,一面回想那次夢中的旅行,眼睛裡充滿了喜悅。
事實上,梅傑斯有20多年沒跟卡門說過話了。他的兒子亦近60歲了。
中心的醫生克爾博士問梅傑斯:「你為什麼會覺得你的兒子們也在車上?」
梅傑斯回答說:「因為兒子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三周之後,梅傑斯就離開人世。
克爾博士是一位擁有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的內科醫生,一直在研究患者臨終的夢境和幻象有何治療作用,他領導着一組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試圖破解這些神秘的經驗,了解它們在「善終」過程中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支持作用和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年初將初步研究在《紓緩治療醫學學報》(The 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上發表。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對水牛城善終服務中心的59名絕症患者進行了多次訪談。
研究發現,病者臨終的夢境和幻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與逝者的重聚;親人「在等待」、未竟的事業等。其中「愛」這個主題—不論是給予還是未能獲得愛—以及對和解乃至寬恕的渴求,貫穿夢境。病者亦往往在夢境中被讚譽為出色的父母、子女或員工,因而獲得安慰。
一位76歲的患者說自己夢見了早在自己童年時代就已經去世的母親。他聞到了她身上的香水味,聽到她那充滿慰藉的聲音說:「我愛你。」
有一位老婦人,她躺在床上時,姿勢如同懷抱着肉眼不可見的嬰兒。她的丈夫事後告訴研究人員,那個幻想中的嬰兒可能是他們胎死腹中的第一個孩子。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夢境與夢魘研究實驗室(Dream and Nightmare Laboratory)主任兼夢境神經系統科學研究員托雷 · 尼爾森推測,人在走到生命盡頭時,以夢來宣洩情感的需求變得越發迫切。患者通過噩夢來發泄過剩的精力。
「患者之所以會做這種夢,出自他們的恐懼和不確定,」他說。「實際上,他們是在通過做夢這種方式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克爾博士建議醫務人員用開放式的問題,引導病者說出夢境。他說:「我們常常會給他們使用鎮靜劑,使他們走得平靜」。但病者們會說:『你們妨礙了我!我本來正在夢中和妻子相會呢。』」
當然,並非所有的臨終夢境都能給瀕死之人帶來撫慰。研究人員發現,約20%的夢令人鬱悶。曾經遭受過創傷的人很可能會在臨終的夢境中再度體會到那些傷痛。
這項研究有助醫生應該在何時採用精神病藥物或抗焦慮藥物等手段進行干預,從而盡可能令病者在平靜安詳中渡過人生的最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