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荷蘭興起「電子排毒」風 「離線」咖啡室大受歡迎

「關機,調整心情,請進。」(Turn off, tune out and drop in)這是荷蘭一間「電子排毒」咖啡室門外張貼的字句。在店裡沒有人在滑手機或用電腦,因為客人都要遵從規矩,在入口處寄存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在三小時內完全離開屏幕。

在「離線」咖啡室裡,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聊天。(圖片:Jeremy Meek/The Guardian)
在「離線」咖啡室裡,有人在看書,有人在聊天。(圖片:Jeremy Meek/The Guardian)

「電子排毒」咖啡店由「離線會」(The Offline Club)發起。這個組織每逢周末會借用餐廳和不同場地舉行「離線」活動,活動開宗名義是為了「提醒大眾將看屏幕的時間轉為真實的時間。」

「離線」咖啡室的入場費是7.5歐羅,顧客可逗留三小時,店內30個座位通常都滿座。來自意大利的單親媽媽杜娜說到訪「離線」咖啡室,是因為女兒跟前夫渡周末,她想好好享受一下多年未嘗過的自由時間。美國遊客謝莉和盧域帶同填字遊戲、雜誌和書本前來。他們兩年前開始用智能手機,想體驗一下回到沒有手機的日子。有顧客自嘲說:「為何我要付錢來這裡呢?其實自己在家裡也可以離線呢。」

圖片:Jeremy Meek/The Guardian
圖片:Jeremy Meek/The Guardian

「離線會」的創辦人納普漢(Ilya Kneppelhout)觀察到,顧客到「離線」咖啡室消費,不只為求換來離線的時間,還希望與人連結。納普漢成立這個組織,正是因為自覺「毒癊」太深:「在互聯網上與很多人緊密連繫,但在現實世界,彼此關係卻疏離得很,甚少有機會與人接觸。」

他與友人郝賈(Valentijn Klok)和班力高(Jordy van Bennekom)在2022年共同創辦「離線會」的Instagram帳號,發放離線聚會的資訊,以及分享戒除「電子毒癮」的建議。沒料到這Instagram帳號在短短一個半月內,已吸引了15萬人追蹤。

左起:納普漢、郝賈和班力高在2022年共同創辦「離線會」。
左起:納普漢、郝賈和班力高在2022年共同創辦「離線會」。

由最初的周末讀書會,到其後的音樂會、聊天活動和鋼琴演奏活動等,參加者的熱烈反應驅使他們將活動延伸。三人今年2月在阿姆斯特丹開設首間離線咖啡店。納普漢說:「科技巨頭公司和社交媒體公司在玩弄我們的頭腦、時間以至注意力。面對這壞風氣,我們有必要抗拒。」班力高補充:「我們不在線的時候,頭腦才有空間思考新的意念,創意才會出現。」

他們期望顧客在咖啡店建立不上線的習慣,並將習慣帶到日常生活中。有一位經常光顧的少女告訴他們,自從減少上網,已經一年半沒有感到焦慮和精神壓力。

目前荷蘭有幾間「離線」咖啡室,納普漢透露,正與一個外國的組織洽談,把「離線會」在荷蘭的經驗帶到海外。

「孤獨」也是「離線會」想回應的社會問題。

《財富》雜誌引述調查報告指,在發達國家,有三分一受訪者報稱「孤獨」,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沒有給人看見和聆聽,也沒有社交連結。Cigna推算,美國人每年因為「孤獨」而付出高達4,000億美元的成本。

荷蘭心理學家莎拉杜白露 (Sarantopoulo)解釋「電子毒癮」的弊處。她說使用手機時,人體會分泌出多巴胺,令人感覺良好,但過度使用便成癮。她表示:「我們登入各種帳號和各種社交平台,忙碌一翻,以為自己解決了問題,實際上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的能力在退化。我們觀看小貓小狗的輕鬆短片時,大腦也在不停運作和處理資訊,不分訊息好壞。總之,減少上網可以減少傷害。離線,可以說是一種解放。」

從事輔導工作的史登瑪(Georgina Sturmer)曾協助許多人戒除滑手機的癮。他認為減少上網,對社會整體有好處:「我們發佈的每一句說話、每一幀照片,都有可能被人截取、複製和傳閱。我們又擔心自己在社交媒體上被人看到今天的髮型或衣著很糟糕,終日誠惶誠恐。」

沉迷使用電子產品和上網造成的問題受廣泛關注。荷蘭政府正作出干預,由今年1月1日起,規定12至18歲學生在學校上課期間不得使用手提電話、智能手錶和平板電腦。

離線會最近在阿姆斯特丹一座有400年歷史的教堂舉行「電子排毒」聚會,有250人參加。
離線會最近在阿姆斯特丹一座有400年歷史的教堂舉行「電子排毒」聚會,有250人參加。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