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萬維網面世30年,全球網際聯合全因他一個意念!為了全人共享,他沒有專利、沒有致富,只關心人類有沒有走錯路……

大家可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儀式上這個環節:一位老者在一台老舊的桌面電腦上打出了「This is for Everyone」的字樣,透過投影機,投射到觀眾席上。

這位老者名提姆‧伯納斯-李(Tim Berniers-Lee),是一位電腦科學家。大家可能不認識他的名字,也不太了解他的生平,但我們一定會熟悉他的發明 – 萬維網(World Wide Web, www)。而「This is for Everyone」也反映伯納斯-李設計萬維網的初心,就是將網際網路獻給所有人。

伯納斯-李於1989年提出萬維網的意念,到今年踏入第30年,萬維網連接了全球30億的人民,估計有近20億個網站,與現代人生活密不可分。然而,伯納斯-李今年3月11日發表公開信,稱如今萬維網出現嚴重功能失調(dysfunction),已不再是善的力量(force for good)。

伯納斯-李認為,雖然「網絡無疑已變成了公眾廣場、圖書館、醫生診症室、商店、學校、設計室、辦公室、戲院、銀行和其他,但也衍生了一些功能失調。」

失調的地方包括:

– 蓄意透過網絡從事攻擊、犯罪和的騷擾行為,包括一些國家支援的黑客;

– 在網上靠廣告賺取收入的商業模式,形同獎勵標題黨(clickbait)及散布假資訊;

– 網上出現愈來愈極端的言論。伯納斯-李坦言,萬維網的出現導致這種負面後果,是他意料之外。

他更指明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互聯網巨企推廣誤導信息和可疑的政治廣告,同時利用網民的個人資料賺取利益,他警告互聯網被科技巨擘壟斷和控制,需立法規管,企業亦應改變經營思維,解決問題。

現年64歲的伯納斯-李正帶頭發起一場拯救網絡的運動。去年11月初,在號稱「科技界達沃斯論壇」的里斯本網路高峰會上,他正式推出「網路契約」,揭櫫九大原則,為政府、企業與公民提供守護開放網路必須堅持的核心價值。

柏納斯-李1955年在英國倫敦出生,1976年在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取得物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曾在不同公司擔任電腦工程師。1989年,時年29歲的英國物理學家伯納斯-李是歐洲核子研究實驗室(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CERN)的研究員,這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他們使用不同的電腦、不同的網路,數據格式和文件系統也不相同。他一直以來都希望創造一個使全世界科學家得以共享的資訊系統。

當年3月12日,伯納斯-李向機構主管邁克·森道爾(Mike Sendall)提交了一項建議「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要開發一個基於互聯網的超連結系统,透過一個超文本(hypertext)系統來連結及傳送所有重要的資訊,讓任何聯網的電腦都可以進行存取。

當時與伯納斯-李共事的法蘭斯瓦.弗路克格(Francois Fluckiger)表示:「在很初期的階段,我們就感覺自己正在創造歷史。」

1991年8月,柏納斯-李將他發明的第一個網頁瀏覽器開放給了公眾,成為世界上首個網頁:http://info.cern.ch/。進入這個網頁後,按第一條連結再進入網站,會看到三個大字「World Wide Web」,即是萬維網的英文簡寫。

1994年,伯納斯-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創辦了萬維網聯盟(W3C),成員包括多間電腦公司,他們通過制定一系列標準來解決萬維網在不同平台、技術和開發者之間的不相容問題,以保障資訊的流通和傳播;他還宣布萬維網不會申請專利,也不會徵收專利費,讓世人永久免費使用。

三十年過去,萬維網普遍採用。伯納斯-李沒有因為這個發明而致富,也不是媒體寵兒,他還是埋首於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研究室,為理想中的網路– 一個共同的資訊空間繼續奉獻。

社交網站分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