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鑽石,鑲在婚戒上,代表一對情侶終身的承諾;與其他首飾配襯,則代表著美麗與尊貴不凡。
2021年,全球鑽石零售額約達840億美元。然而,鑽石工業卻充滿了不公、血淚與仇恨,在主要出產地非洲大陸,多年來各國軍閥以出售鑽石的利潤用於對抗自家政府,將鑽石視為生財工具,即所謂衝突鑽石(conflict diamonds)或血鑽石(blood diamonds)。
今年6月20日至24日,監察鑽石貿易的「金伯利流程」全體會議在非洲博茨瓦納(Bottswana)舉行,烏克蘭、歐盟、澳洲、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提議,因應俄烏衝突,會員國應否將俄羅斯鑽石定義為「衝突鑽石」。
然而,身為全球鑽石最大供應國的俄羅斯,在白俄羅斯、中非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和馬里的支持下,撤回這項議案,有可能使這個機構陷入癱瘓。
「金伯利流程」始於2002年,當時聯合國與各主要鑽石生產國發起建立了世界鑽石理事會(World Diamond Council, WDC),制定了「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簡稱為「金伯利流程」(Kimberley Process),以杜絕從戰爭區域開採的鑽石運銷到國際市場。參與協定的包括85個國家、業界代表和「金伯利進程民間社會聯盟」(KP Civil Society Coalition)。
2021年,俄羅斯生產了全球近30%的鑽石,單是當地的「阿爾羅薩」(Alrosa)公司,產量已佔全球的28%,佔俄羅斯產量的9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各國實施經濟制裁,阿爾羅薩公司被列入歐盟、美國和英國的制裁名單。國際知名鑽飾品牌如「Tiffany & Co.」、潘多拉首飾(Pandora Jewellery)、徽記珠寶(Signet Jewelers)、蕭邦(Chopard)等,相繼宣布停止進口俄羅斯鑽石。
專家分析指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鑽石產量的大幅下滑。天然鑽石供不應求,推高了鑽石的價格,可能促使消費者轉向較便宜的人工合成鑽石。
多年來,珠寶業界已有不少關於人工鑽石的討論。目前人造鑽石有兩種製作方法,一種是高壓高溫法(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簡稱HPHT),是一種模仿天然鑽石的製作過程,將體積較少的鑽石種子和石墨作為原料,放置於攝氏1,300度至1,500度高溫和4萬至6萬大氣壓力的環境。石墨中的碳原子會被分解,附在種子鑽石上,成為較大顆的鑽石。
另一種稱為「化學蒸氣沉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CVD)法,這是指將鑽石種子存放於特定真空環境中,加入含碳原子的化學氣體(例如甲烷),利用微波及高溫令氣體中的碳原子活化並釋放出來,碳原子會沉積在鑽石種子上,「生長」成較大的鑽石晶體。
不管哪一種方法通常,都需要一個月或兩個月的時間,才能生產出完整的鑽石。
來自丹麥的全球最大珠寶製造商潘多拉(Pandora)首席總裁亞歷山大·拉西克(Alexander Lacik)說:「基本上,實驗室可以創造出與自然鑽石相同的成果,但是代價卻低的多。雖然人工鑽石價格是天然鑽石的三分之一,但是這是正確的事情。」
人們更應考慮,是否非得送鑽戒,才能表示對情人的愛與關懷。表達愛意,也不只一種方式吧!